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
——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 6月15日上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来自有关部委、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科普组织等500多名各界代表,围绕《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的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和热烈讨论。在启动仪式上,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现场公布了最新的食品、农产品、进口食品抽检监测信息及不合格产品企业名单,突出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鲜明态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进入全程控制、预防为主、透明公开的新工作常态。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德法并举,依靠企业、政府、社会主体多元共治,综合运用道德、法律、行政、市场手段,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代表们指出,要以宣传贯彻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实行全过程最严格监管;要依靠道德自律内化于心、法制约束外化于行,牢固树立食品行业尚德守法的责任意识和价值取向;要拓展群众参与的有效途径,积极倡导广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共同营造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利环境和浓厚氛围。
宣传周期间,有关部委将以每天举办一个《部委主题日》的形式,先后开展法律法规宣讲、道德诚信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成果展示等70多项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将举办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下载《食事药闻》APP即有奖励,并可参与竞赛抢红包,通过寓教于赛、以奖促学的方式,鼓励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知识、远离谣言误区;举行食品安全超市行活动,在全国7500多家餐饮商超连锁门店投放2200万份餐盘垫纸、30万张货架科普标签,为广大公众提供近距离的消费指导;制播央视科教频道《宣传周特别节目》——《夏天的美味》、《豆腐宴里的疑惑》、《天生肉食者》、《馒头》,揭示家庭自制食品与工业化产品的安全性比较,宣传周期间将在央视10套《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举办新媒体传播技能公开课、自媒体训练营、创意科普视频工作坊等活动,加强学术界、传媒界和公众之间的交流,提升食品安全科普作品的传播力,倡导科学有效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全国各地也将精心部署宣传周活动安排,以形成全国范围内主题统一、上下呼应的宣传格局,保持活动期间连续不断、紧凑有序的宣传势头。其中,四川举办《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大型晚会,解读新《食品安全法》,发布食品抽检信息,宣传诚信经营典型,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重庆在省级电视台推出《食品药品安全播报》电视专栏,展示监管动态,追踪投诉线索,解析不实传言。山东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疑点问题,摄制食品安全系列科普片《食品安全专家一点通》,在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放。江西摄制《舌尖上的食品安全》专题片,全景展示现代食品科技和工业发展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广西制作播出食品安全系列情景广播短剧,提示公众常见消费误区,普及饮食安全知识。福建拍摄系列《微电影》《瓜儿岛的故事》;印发卡通版《中小学生饮食用药安全指导手册》、《老年人饮食用药安全知识读本》20万册。贵州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食品生产企业和技术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观摩,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科技保障措施。河南举办《生态文明与食品安全》高峰论坛,探讨食品源头的生态保护与食品安全问题。内蒙古举办《首届食品安全高层对话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把脉》内蒙古食品安全现状,为下一步工作建言献策。河北举办新《食品安全法》巡回展览,开展《尚德守法 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校园行和食品安全大讲堂活动。吉林举办《强化行刑衔接、严打食安犯罪》成果展,彰显落实《四个最严》的工作理念和创新举措。安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深入基层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湖北开通《湖北食美药安》科普宣传微信公众号,推出《安安》和《美美》两个卡通形象,通过富有趣味的网络化图文表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科普传播力。云南开通手机报、微信等平台,广泛运用新媒体手段,将科普知识直接传递到公众手中。浙江举办《青春使命——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激发青年学生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中国卫生安全宣传食品中央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商务部农业部监管国务院国家粮食局工商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