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60%的人遭遇过饮品安全问题。
6月1日,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将同时废止。
《卫生》与《安全》两字简单的更替,却深刻影响到每个人的餐桌,也为食品供应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企业以及周边产业和服务商带来深远的变革。
《食品安全法》出台背后
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的诞生
适合的口味、均衡的营养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才是人类对食品的终极目标。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食品行业而言,在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的同时,有必要以前瞻性的目光,审视地看待企业的发展-营养健康-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从中探索企业应对未来市场变革的战略。
所以,《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从长远来讲,对推进中国食品行业的质量提升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领域将出现连锁性变化
随着食品业整体步入到全面竞争的品牌经营时代,食品业的行业发展与市场竞合,不仅是产品升级、品牌升级、消费升级,竞争也在不断升级,行业进入与发展的门槛也在不断升级,行业集中化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朗。特别是对于食品企业的市场环境影响尤为明显。《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将影响到每个人的餐桌,也为食品供应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企业以及周边产业和服务商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
首先,整个市场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越发明显。食品安全控制的加强,将促使食品行业内横向整合,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具有质量安全的信号,品牌优势越强企业所承担的质量安全违约成本越高,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较大资金的投入,高成本费用投入是小型企业难以负担的。因此,具备资金实力、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将进一步在市场上凸显规模化效益。
第二,营销推广方式将推陈出新。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熏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熏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代言的风险加大,食品企业请明星代言的相应成本也会大为增加。
第三,在消费偏好和渠道选择上将更加理性。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数据显示:91%的消费者倾向于大型连锁超市或者有经营资质、信誉好的商家。97%的人将食品的安全(质量)作为考虑购买的首选要素。以生鲜菜品为例。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对菜的质量关注越高,而对价格的敏感性越低。
营销创新从三方面入手
能够从战略高度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企业,有可能成为这项举措的受益者。而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终端营销,是企业可以立即着手的切入点。
管理延伸主动出击。规模企业应抓住机会,有效实施管理延伸,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纵向整合。食品安全的控制不应局限在企业内部,为消除购进外部原料的风险,企业将采取加强原料检验的被动控制方法。把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延伸至原料生产、收购环节,即产业链的纵向整合。
借助新技术进行营销创新。食品饮料的消费人群广泛,竞争品牌众多。以往,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广告,很难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因此,传统的营销模式一般都选择覆盖面最广的电视媒体作为开路先锋,再辅之以密集的地面活动,用促销来刺激购买。
选择优质渠道,零售终端生动化。终端生动化对于厂商实施终端拦截、提升销量和制胜终端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事实。可口可乐公司曾强调,《公司销售的成功与否,可以直接从市场上可口可乐产品生动化工作的好坏反映出来》。
原先食品企业在商超中的《生动化》主要以宣传产品为主,宣传单、POP中夸大其词的情况屡见不鲜。现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如何在加强终端生动化的同时,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也是食品企业的市场总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部法律就能完全解决的。消费者口中的食物安全与否不是由标准标出来的,也不是由法律管出来的,而是生产经营者由他的义务和责任生产出来的。因此,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需要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其深远影响。通过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顺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以营销创新把握新法规带来的市场机会。
中国卫生供应链调查安全问题饮品食品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