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监督局在其网站上就是否撤销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该公告表明,有关部门拟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该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热议。
面粉增白剂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早就该取消了!》太原市质检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介绍,面粉增白剂属于一种食品添加剂,一种叫《过氧化苯甲酰》,还有一种叫《过氧化钙》。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最初,这种添加剂可防止面粉《熟化》,避免产生霉变,更重要的是,这种添加剂会破坏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色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与弹性,而且科学实验也证实,适量添加增白剂对人体无害。很快,这种白度高、弹性强的面粉受到消费者欢迎,国内不少面粉厂家都开始在面粉中加增白剂。按照1996年的国家标准,中国每千克面
随后,记者查询了卫生部监督局公布的情况说明。说明称,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消费者也普遍要求小麦粉能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普遍不接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
同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现有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情况说明称,尽管过氧化苯甲酰按规定使用未发现安全性问题,但由于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技术必要性,因此建议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对于同样作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钙》,鉴于已无技术必要性,拟一并撤销。
《越白越好》思维正在改变
2010年12月20日中午,太原市北张村的一家馒头店铺开始迎来销售高峰。住在附近的刘女士花2元钱买了4个手工馒头,而普通馒头,2元钱可买到8个。刘女士说,《那些白得晃眼的馒头,里面肯定是放了增白剂。》
趁着休息,记者和这位来自临汾的老板攀谈了起来。店主介绍,这条不足500米的街上一共有3家馒头铺,用的都是产自河南的《精强粉》,因为这种面粉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白,《以前不少人喜欢!》但近一段时间来,很多人都来问《有没有不这么白的手工馒头》,之后,他从老家进了几十袋不掺增白剂的面粉做手工馍,卖得很好。
在太原市许坦东街东盛粮油批发市场内。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面粉主要产自河南、河北及我省。除了极少数在包装袋上注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大多数包装上都突出了《雪花粉》《白雪粉》等字样。《这些面里都有增白剂!》负责销售的老板直言不讳。他建议,要是家里吃,就买不含增白剂的,要是饭店或加工使用,就买有增白剂的,《每袋可以便宜3元钱。》这位从事面粉销售近20年的负责人介绍,尽管多数消费者不清楚增白剂是个啥东西,但更多人坚信不加的更好。如今,《面粉越白越好》的消费误区正在改变,是否使用增白剂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面粉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面粉不含增白剂完全能做到
太原质检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认为,尽管国家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增白剂,但由于增白剂会影响面粉口感和筋道程度,随着小麦品质和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以目前的技术,面粉里不加增白剂完全可以生产出白度、精度符合要求的小麦粉,甚至出粉率已经超越此前使用时的水平,根本没必要添加增白剂。而目前仍在广泛使用增白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主产地的一些小企业。这些厂家为提高出粉率,大量使用增白剂,一旦调配不均或投放过量,都会留下食品安全隐患。此外,一些黑心商家使用陈化粮、麸皮含量大的小麦粉加工面粉,然后加入增白剂低价出售,损害消费者健康。
赵利军表示,《馒头越白越好》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面食产品加工单位仍然会使用增白剂面粉,因此,《完全禁用增白剂还需要一个过程。》太原面粉二厂生产不含添加剂的面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规定的做法,该厂负责人刘有贵深表赞同。他表示,完全可以做到面粉中不含增白剂,而在面粉中加增白剂的做法已经开始被市场淘汰,在充分保证健康的前提上生产面粉终究是大势所趋。
■相关链接:
●1986年
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面粉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2001年10月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联合国内65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名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建议。
●2010年9月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面粉增白剂》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
●2010年12月
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发布征求意见公告稿,拟从2011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征求意见卫生部面粉增白剂面粉馒头过氧化钙过氧化苯甲酰标准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