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补脾经
位置:在小孩大拇指的螺纹面上。
做法: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次数:一般用300~500次。
揉板门
位置: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做法: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次数:一般用100~300次。
运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
做法: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个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
次数:一般用100~300次。
摩腹
位置:宝宝的腹部。
做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
时长:5分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