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15日,第20期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骨干医师培训班于深圳召开。这次培训班由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肢体重建委员会(CEFS)主任委员、国家康复医院秦泗河教授联合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共同举办,来自上海、江苏、四川、云南、广西、海南、辽宁、黑龙江及广东省内的4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据悉,秦泗河教授带领其矫形团队已成功举办了19期外固定与肢体重建系列培训班,被历届学员誉为矫形外科的“黄埔”培训班。40年来,秦泗河教授及其矫形外科团队创造了许多纪录:截至2018年底,秦泗河教授已主持矫形骨科手术3万5千余例,其中脑性瘫痪下肢矫形手术4600多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3000多例,为该病种单人手术量的世界之最。在中国将Ilizarov技术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矫形外科原则结合,创立了具有秦泗河手术风格的下肢矫形外科技术体系,形成了中国化的“Ilizarov技术体系”。
为了满足周边肢残患者就近会诊、复查的需要,在培训班正式开幕前,秦泗河教授还在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设了门诊,检查了40多例不同类型的肢残患者。
培训班上,秦泗河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刚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凯奇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孙永建教授等矫形外科专家围绕《Ilizarov技术起源、本土引进转化对骨科医生的启示》《肢体再生延长的生物学基础》《感觉运动神经元病下肢畸表现与矫形重建》《下肢畸形划线方法和截骨矫形原则》等专题学术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培训班的重中之重是为学员期待的亲自动手、体会实战的Workshop环节,该环节由国家康复医院郑学建、秦绪磊医生带领大家模拟外固定穿针的基本操作。两位讲师言传身教,边操作边交流,手把手传授如何穿针,如何安装外固定器,如何规避风险、调整构型,学员表示,通过亲自操作增加了“手感”,这是一种非常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两天的学习,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郑学建 秦绪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