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氯气、硫酸铜、生石灰、乙醇等。
1、消毒剂分类
根据国家卫生部编写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剂的杀菌水平将消毒剂分为如下3类:
1.1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
1.1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
1.2
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1.3
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泌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预防消毒时,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任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有疫病发生,最好选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扑灭,或选用已经权威机构检验鉴定杀灭效果确切的消毒剂进行扑灭。
2、常用消毒剂介绍
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泌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预防消毒时,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任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有疫病发生,最好选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扑灭,或选用已经权威机构检验鉴定杀灭效果确切的消毒剂进行扑灭。
2、常用消毒剂介绍
2.1
卤素类消毒剂
卤素类消毒剂包括:(1)含氯消毒剂;(2)含碘消毒剂;(3)含溴消毒剂。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氧化、卤代反应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质漏出,细胞核也被破坏。也可以解释为其细胞结构、蛋白质、酶系统被氧化、卤代、分解、破坏。
卤素类消毒剂
卤素类消毒剂包括:(1)含氯消毒剂;(2)含碘消毒剂;(3)含溴消毒剂。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氧化、卤代反应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质漏出,细胞核也被破坏。也可以解释为其细胞结构、蛋白质、酶系统被氧化、卤代、分解、破坏。
2.1.1
合氯消毒剂
包括:(1)无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等);(2)有机类含氯消毒剂(——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3)——氧化氯消毒剂。
合氯消毒剂
包括:(1)无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等);(2)有机类含氯消毒剂(——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3)——氧化氯消毒剂。
无机类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是NaOCI或Ca(OCl):。其中还含有NaOH或Ca(OH),,其水溶液是碱性。氯是以次氯酸根存在。次氯酸根带负电,病菌小粒也带负电,电性相斥,次氯酸根不易接近病菌进行杀灭。次氯酸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小分子,就很容易接近病菌,进行杀菌。试验也证实次氯酸的杀菌效力比次氯酸根强几十倍。有机含氯消毒剂属于氯胺结构类,在水溶液中逐渐水解生成次氯酸,其水溶液显酸性。其消毒杀菌力强于无机氯消毒剂,在水处理中使用,药效持久,对保证余氯的含量有利。该类消毒剂只要按规定保存,相当稳定,其有效期长。二氧化氯消毒剂,是4价氯消毒剂,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病菌。属于中性小分子,其价位高、杀菌力强。含氯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是环境消毒的首选消毒剂。安全环保、高效广谱。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现在欧美国家也普遍使用。在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消毒方面,氯胺类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显出独特的优越性,是安全卫生的。今年被推荐为杀灭“非典”病毒的首选消毒剂。
2.1.2
合碘消毒剂
有碘酊、碘伏、PVP-I等。属于中效消毒剂。
合碘消毒剂
有碘酊、碘伏、PVP-I等。属于中效消毒剂。
2.1.3
合溴消毒剂
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含溴异氰尿酸类等等。属于胺—溴结构类。其杀菌效力与含氯消毒剂差不多,但价格高。除藻性能特好。
合溴消毒剂
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含溴异氰尿酸类等等。属于胺—溴结构类。其杀菌效力与含氯消毒剂差不多,但价格高。除藻性能特好。
2.2
氧化剂类消毒剂
氧化剂类消毒剂有过氧乙酸、高锰酸钾。这两个都是高效消毒剂。是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壁、细胞膜及其酶系统等杀灭病菌的。过氧乙酸是环境消毒的很好消毒剂,今年作为杀灭“非典”病毒的消毒剂。过氧乙酸不仅有氧化杀菌的机理,它的强酸作用也能杀灭病毒。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仍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被选作冷库的良好消毒剂。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易分解失效。若改为双组份包装,在消毒前将两组份混合反应24-48h再使用,其杀菌效果很好,与新的单组份一样,但保质期可达两年以上,就克服了过氧乙酸的不稳定的特点。
氧化剂类消毒剂
氧化剂类消毒剂有过氧乙酸、高锰酸钾。这两个都是高效消毒剂。是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壁、细胞膜及其酶系统等杀灭病菌的。过氧乙酸是环境消毒的很好消毒剂,今年作为杀灭“非典”病毒的消毒剂。过氧乙酸不仅有氧化杀菌的机理,它的强酸作用也能杀灭病毒。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仍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被选作冷库的良好消毒剂。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易分解失效。若改为双组份包装,在消毒前将两组份混合反应24-48h再使用,其杀菌效果很好,与新的单组份一样,但保质期可达两年以上,就克服了过氧乙酸的不稳定的特点。
2.3
醛类消毒剂
醛类福尔马林溶液、戊二醛、戊二醛成本高,作为器械消毒不错,作为环境消毒受到成本的限制。福尔马林是很好的环境、尸体处理剂。醛类属于还原性,是通过凝固蛋白质杀灭病菌的。使用浓度大,气味大,属于高效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
醛类福尔马林溶液、戊二醛、戊二醛成本高,作为器械消毒不错,作为环境消毒受到成本的限制。福尔马林是很好的环境、尸体处理剂。醛类属于还原性,是通过凝固蛋白质杀灭病菌的。使用浓度大,气味大,属于高效消毒剂。
2.4
酚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有来苏尔、煤酚皂溶液、复合酚等。来苏尔和煤酚皂溶液是老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复合酚的消毒力强于前两种,完全可以取代前两种。是通过与蛋白质作用杀死病菌。复合酚还有酸性杀病毒作用,以及属于中性分子易接近病原微生物,能杀灭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由于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会逐步受到限制。
2.5
季铵盐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洁尔灭、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等,包括百毒杀、百克能也属于这类。洁尔灭和新洁尔灭都是14个碳和12个碳的单长链季铵盐的混合物,前者是氯化盐,后者是溴化盐。起杀菌作用的是长链季铵离子。双长链季铵盐杀菌效果最好的是双癸基和双辛基的混合物,起杀菌作用的是双长链季铵离子。笔者用大肠杆菌作灭菌试验,洁尔灭、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杀菌效力差不多。它们的杀菌原理是季铵离子带正电,能主动接近带负电的病菌微粒,并将其包裹。由于季铵离子有亲油的长链,能包住有脂质的细胞膜,并穿透膜深入到细胞内部,使病菌被窒息、被破坏而死。病毒的结构特殊,但只要病毒是有囊膜的,是脂溶性的,季胺盐就能将其包裹杀灭。对无囊膜的病毒,季胺盐就无能为力了。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都是无囊膜病毒,所以季胺盐消毒剂对其是不起作用的。季胺盐消毒剂属于低效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有来苏尔、煤酚皂溶液、复合酚等。来苏尔和煤酚皂溶液是老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复合酚的消毒力强于前两种,完全可以取代前两种。是通过与蛋白质作用杀死病菌。复合酚还有酸性杀病毒作用,以及属于中性分子易接近病原微生物,能杀灭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由于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会逐步受到限制。
2.5
季铵盐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洁尔灭、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等,包括百毒杀、百克能也属于这类。洁尔灭和新洁尔灭都是14个碳和12个碳的单长链季铵盐的混合物,前者是氯化盐,后者是溴化盐。起杀菌作用的是长链季铵离子。双长链季铵盐杀菌效果最好的是双癸基和双辛基的混合物,起杀菌作用的是双长链季铵离子。笔者用大肠杆菌作灭菌试验,洁尔灭、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杀菌效力差不多。它们的杀菌原理是季铵离子带正电,能主动接近带负电的病菌微粒,并将其包裹。由于季铵离子有亲油的长链,能包住有脂质的细胞膜,并穿透膜深入到细胞内部,使病菌被窒息、被破坏而死。病毒的结构特殊,但只要病毒是有囊膜的,是脂溶性的,季胺盐就能将其包裹杀灭。对无囊膜的病毒,季胺盐就无能为力了。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都是无囊膜病毒,所以季胺盐消毒剂对其是不起作用的。季胺盐消毒剂属于低效消毒剂。
2.6
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有酒精等,是老的常用消毒剂。没有见到用于环境消毒的报道。
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有酒精等,是老的常用消毒剂。没有见到用于环境消毒的报道。
2.7
复配消毒剂
复配消毒剂将不同性能、不同类别、不同结构的消毒剂进行复配,企图提供消毒杀菌能力。若复配成分间的杀菌力是相互增效或相互叠加的,复配是成功的。若其性质互相拮抗,抵消,复配就失败。比如氧化性的与还原性的、或与有机类复配,碱性的与酸性的复配等,其杀菌力就互相抵消,或产生分解反应。有些复配作为消毒前现用现配可以,但作为一种生产的药品,要有一定的贮存期,要在市场上销售,就不可以了。笔者曾在市场购复配消毒剂作稳定试验,好些都过不了关,就是这个道理。稳定性不合格的消毒剂也是假药或废品。
3、合理使用消毒剂
复配消毒剂
复配消毒剂将不同性能、不同类别、不同结构的消毒剂进行复配,企图提供消毒杀菌能力。若复配成分间的杀菌力是相互增效或相互叠加的,复配是成功的。若其性质互相拮抗,抵消,复配就失败。比如氧化性的与还原性的、或与有机类复配,碱性的与酸性的复配等,其杀菌力就互相抵消,或产生分解反应。有些复配作为消毒前现用现配可以,但作为一种生产的药品,要有一定的贮存期,要在市场上销售,就不可以了。笔者曾在市场购复配消毒剂作稳定试验,好些都过不了关,就是这个道理。稳定性不合格的消毒剂也是假药或废品。
3、合理使用消毒剂
不同种类、不同杀菌原理的消毒剂要交替使用,才不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才能保证消毒剂在比较低的使用浓度下达到需要的消毒杀菌效果。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后,残余的病菌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又繁殖起来,第二次又用该消毒剂消毒,要达到同样的消毒效果,必须要提高浓度才行,这就叫适应性或叫抗药性。若第三次仍用该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还要更高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若改用不同种类,不同杀菌原理的消毒剂来消毒,病菌还无适应性,也可视为无防避,在低浓度下就可达到同样的杀灭效果。所以消毒剂应该、且必须交替使用,才能确保安全健康养殖。
含氯消毒剂:
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12%)、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84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它们的杀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说来,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m g/L,作用30分钟。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30%—90%不等)、过氧乙酸(18%—20%)、二氧化氯和臭氧,过氧化氢1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作用时间为3分钟。
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8m l/m 3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1 g/m 3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m g/L,作用30分钟。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m g/L,水中余臭氧量0.1—0.5m g/L,维持10分钟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加大臭氧加入量3—6m g/L。
醛类消毒剂: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75酒精综合
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水,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甲酚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水,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甲酚皂
环氧乙烷
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好、毒性低、腐蚀性 、刺激性小、 (应该是无毒、无残留、无腐蚀、无刺激)易溶于水、对人和动物安全及价廉易得、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等特点。今后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应根据市场需要从合成新化合物、溶媒选择、合理复配、生产工艺等多方位、多角度研发新型消毒剂,全面提高我国消毒剂的科技含量,在发展壮大消毒剂行业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疫病控制工作需要和市场需求,为人类造福。
消毒液分类
氧化类
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为主,如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次氯酸钠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醛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温度影响较大。如甲醛、戊二醛等。该类消毒剂可做灭菌剂使用。
酚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杀菌特点是对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醇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是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乙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只能用于一般性消毒。
碱、盐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杀菌作用强,有强腐蚀性,如氢氧化钠,氧化钙,食盐(无腐蚀性)等。一般只能作为预防消毒液和灭菌洗涤液。
卤素类
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因,与氨基结合使蛋白变性;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以表面消毒为主,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如优氯净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液,可以作为一般消毒剂使用。
表面活性剂类
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使蛋白酶变性;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病菌作用差。碱性、中性条件下效果好,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该类消毒剂为中低效消毒剂,可以作为一般消毒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