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装修了门诊大厅,就医环境焕然一新。“舒坦多了,真为我们患者着想。”家医签约患者张大姐是该中心的“常客”,喜欢跟签约医生沟通互动,有什么健康问题,微信直接联系医生,“真为我们做实事儿,刚开始我还不了解,不想签,现在尝到了甜头儿,张罗亲戚朋友赶紧签。”张大姐说。
近两年,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家医签约服务,从服务形式、激励方法等方面强化签约力度。圈子内的口碑越来越好,使得该中心家医签约人数达到了30523人,其中老年人10329人,高血压患者13388人,糖尿病患者6837人。该中心主任陈应军表示,家医签约最怕签后没有后续服务,要通过服务坐实签约率,让居民愿意签、约起来。
搭建一对一桥梁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医生不是指某个医生,而是医生团队。据陈应军介绍,该中心为每位全科医生配备了一个护士——医生助理,一医一护完全绑定。医生负责诊疗,助理深入到诊室,负责档案建立、健康随访等健康服务工作。“中心有6支团队,正因为数量少,我们才想办法将团队功效发挥到最大。医生永远是团队的核心,助理是中间人,患者可以通过微信跟团队联系。”陈应军表示,这种方式让签约居民有了极大的获得感,医生也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后续服务。
因为服务模式的改变,为了捋顺服务流程,该中心又进行了流程再造。只要是签约了的患者,不用走挂号流程,可以直接凭预约单,由护士来分诊,医生助理负责收集信息,反馈给医生。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流程,它给患者带去的是真切的便捷。因为该中心中医科口碑非常好,患者络绎不绝,没有签约的患者需要挂号、排队,签约患者通过微信网络预约就可以提前享受服务了。
从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就可以看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很灵活,总能想出意想不到的点子。为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该中心开展了“积分促健康活动”。陈应军告诉记者,只要一年当中配合医生管理,即每季度接受面对面随访一次,就能集满12分,中心会提供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不仅对其健康进行评估,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可以享受到精确的指导。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一对老夫妻正在接受健康体检,患者的体检信息可以直接上传到中心的慢病管理平台,直接输入到患者之前建立了健康档案中。“不仅如此,我们还为签约患者提供远程服务,例如,通过远程电子血压计接收患者的血压信息,并传输到慢病管理平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短信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相关信息,及时与自己的签约医生取得联系。”陈应军说。
绩效考核向医生团队倾斜
6支团队,每支团队负责600户,达到30%人群的签约率,属于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签约服务顺利运转,且签约人数还在不断攀升。
签约人数多了,本应该高兴,但陈应军却很苦恼。“我们服务辖区内有12.7万人,按照全科医生的配备标准中心应该近30名全科医生,目前却只有9个全科医生,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陈应军想尽了办法,尤其在绩效考核方面给予倾斜。
此外,陈应军表示,居民普遍对家庭医生存在误解,也给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有的人认为家庭医生就应该入户服务,“实际上,入户服务是针对行动不便的人的,毕竟家庭医疗行为存在风险。我们鼓励医生入户提供服务,也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陈应军说。
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在5月,也就是家庭医生服务宣传月,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会走进社区,跟合作伙伴携手开展宣传工作。陈应军表示,家庭医生服务中获得感是最重要的,也是其持续开展下去的内动力,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继续在获得感上下功夫,让服务更贴近、更踏实、更真实。(记者 王天鹅)
(责编:许心怡、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