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芙蓉花
2018-09-12  浏览:3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木二糖贰甙(cyanidin-3-sambubioside),还含棚皮素(querceiin),山柰酚(kaempter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硬脂酸己酯(hexylstearate),豆甾,7-二酮(stigmasta-3,7-dione),豆甾-4-烯-3-酮(stigmasta-4-ene-3-one)及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辛;微苦;凉

【归经】肺;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主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

虚寒患者及孕妇禁服。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非实热者忌用。

【附方】《纲目》云: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芙蓉花初开色白,继而转红,由浅而深,花色数变,以此得三变花之名。醉酒芙蓉,亦系形容其花之艳丽。霜降花与拒霜花名义相同。

【摘录】《中华本草》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