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护理质量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正确掌握护理的原则和技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疾病较快地治愈。皮肤性病科疾病的护理不仅与其它科疾病一样,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⒈ 皮肤性病科多数病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精神负担较重,如性传播疾病、慢性湿疹、银屑病等患者。对这类患者要特别注意心理护理, 告诉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 注意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状况和思想情况,不仅可以更好地发现有关病因,而且可以尽量减少对疾病不利的精神因素出现。
⒉ 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明确致敏原并避免与致敏原再接触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如避免食用有关的致敏食物、药物及可能的致敏因素。对于接触过敏患者应帮助患者从生活、工作条件及皮试反应等方面发现致敏物质,有条件时可试行排除或小量再接触试验,以确定致敏原。
⒊ 对于瘙痒性皮肤病,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搔抓、热水烫洗,不宜使用刺激性外用药物。
⒋ 对传染性皮肤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麻风、疥疮、真菌病和皮肤细菌感染等,应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病人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施行消毒隔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有关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危害性的知识。将防治知识交给病人及家属,使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⒌ 对于重症药疹及天疱疮等皮损较重患者,要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室内温度适宜,勤翻身。创面较大时要用消毒床单,每日换药。根据皮损情况,可撒布灭菌滑石粉,用消毒药液清洗渗出部位,小面积溃疡可用2%龙胆紫液涂布,渗出少的也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外敷。脱屑、皲裂和干燥的皮损,可涂布消毒植物油。
对于无感染的大疱,可暂保持完整,有感染时可剪开疱壁,用消毒敷料包扎。要保持眼、鼻、口腔及外阴部的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眼结膜有炎症病变及渗出时,可用2%硼酸溶液冲洗,外用抗生素软膏,防止结膜粘连以预防角膜感染、溃疡和穿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