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妇幼健康工作会举行,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本市将遴选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启用最新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对口区关系,对接16区,畅通危重新生儿、孕产妇的抢救通道。
动态遴选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市卫健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郗淑艳透露,去年本市分娩量为22万人左右,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前基本持平。婴儿死亡率2.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9‰,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得益于本市加强儿童死亡主要原因的防控,制定了北京市早产儿保健工作方案及服务流程;启动了新生儿窒息复苏训练营,强化演练,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建设,同时开展危重新生儿转会诊工作双向绩效考核,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危重新生儿转诊救治能力。
去年,全市共转诊危重新生儿7800余例。目前,本市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7家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指定医院。今年本市将重新遴选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未来将实现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与16区无缝衔接的网格化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使其服务不断精细化。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将实施进入、退出动态机制。
“未来,一旦有危重新生儿,都能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郗淑艳说,“未来的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还要下基层带教、培训,真正对基层医疗机构起到‘传帮带’作用。”
助产机构将启动先心病筛查
据统计,通过增补叶酸,本市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2011年的1.01‰降低至去年的0.67‰;户籍人口严重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约70%以上的严重出生缺陷避免出生;0至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率从2011年的57.43%提高至93.46%。
目前,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已形成“6+1”的新格局,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先天性苯丙酮尿症筛查、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先天性听力异常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
今年,本市将在助产机构启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郗淑艳表示,过去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主要是在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未来将筛查前移至助产机构,不仅筛查时间更早了,而且医生的医疗水平也更高。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主要是测一测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听一听心脏有没有杂音,一般在婴儿出生两三天就可以进行。此举将优化筛查诊治网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医院急诊须设产科抢救单位
4月1日9时,最新的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对口关系启用,市卫健委要求,对符合转诊标准的高危孕产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市卫健委通知要求,医院急诊科必须设立产科相关危重抢救单位,配备产科相关抢救设备。重症监护等相关科室床位及时保证,血液充分保障。医院在接到可能危及孕产妇生命的会诊请求后,要安排相关科室高级职称人员,于1小时内到场参与抢救。医院会诊后,对符合转诊标准的高危孕产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要提供转诊及救治服务,确保转诊有效衔接和转诊通道高效畅通。
最新版北京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对口区关系显示,北京协和医院对口密云区,北京医院对口怀柔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口大兴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口房山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口昌平区和延庆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原解放军总医院)对口门头沟区,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对口石景山区,宣武医院对口丰台区,北京友谊医院对口平谷区,北京朝阳医院对口通州区,北京安贞医院对口顺义区。辖区内有多家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则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对口任务。
市卫健委要求,要杜绝孕产妇转诊不畅事件发生。如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因转诊不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及连续2年绩效考核不合格情形之一的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将进行市级挂牌督办,必要时取消其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资格。市卫健委将定期组织开展对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的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通报考核结果。
新闻亮点
儿童将有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今年,本市将为全市0到6岁常住儿童建立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开展托幼机构视力防控督导。市卫健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本市常住儿童自出生后,其出生医学证明和在社区进行的儿童健康体检信息已纳入本市妇幼信息系统,其中也包括儿童视力筛查的数据,只是有一些档案是纸质而非电子版,下一步将全面实现数字信息化,推动这些信息数据与教委进行对接。当儿童视力筛查出现问题,社区医疗机构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目前,本市共有281家机构通过基层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估,覆盖率达到86%,东城、西城、门头沟、大兴提前实现全覆盖。本市有35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了0至6岁儿童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残疾筛查,今年,这五类残疾筛查和诊断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促进与残联信息对接,提高早诊早治率。今年本市还将加强出生缺陷检测数据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出生缺陷保险制度,降低医疗机构和家庭生育风险。
本市还将试点开展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营养厨房、儿童康复中心及儿童口腔保健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并进行儿童营养门诊建设,制定儿童营养性疾病转诊标准,同时加大托幼机构管理力度,针对儿童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问题开展专题培训与指导。(记者 刘欢)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