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从医生到药师,从大型公立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机构,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成长的烦恼”。搬走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多方激励医生群体
“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559家住培基地的调研显示,有部分培训基地对住培人员补助偏低,部分培训基地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陈香美呼吁,关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待遇问题,不断提高培训对象的收入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使其无后顾之忧。
陈香美建议,国家出台医生综合激励政策,从医学理想、个人成长、社会认同等方面激励医生群体,激发年轻医生的活力,吸引医学事业的后备力量,避免人才流失,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侯建明说,医学是有价值的事业,尽管有时回报甚微,但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会获得职业满足感。“希望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力度,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逐渐将医院的发展目标与医生的职业目标相衔接,而不是仅让医生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执行者。”
“近年来,打砸医院、殴打侮辱医师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建议,进一步为医师执业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专门性的具体规定,如增加“干扰医务工作秩序罪”“妨碍医务罪”等,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
建立药学服务价格体系
“药师队伍整体良莠不齐,亟待通过立法促进提高药师的服务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政协副主席王连灵表示,我国药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药事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应通过药师立法,提高药师的学历要求和专业要求,并通过加强药学继续教育、开展学历提升计划等不断提高药师队伍的服务能力。(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王连灵还提到,我国公立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但很多地方发布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文件未涉及药学服务收费。目前,很多国家收取药事服务费,包括处方调剂费、处方审核服务费、药品治疗意见费、患者教育服务费、药事照护费等,这既是体现药师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补偿药事成本的必要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表示,让患者直接受益的药学服务专业性强、耗费时间长,我国药学服务的总体补偿水平不高导致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缺乏动力。建议系统梳理医院药学服务项目,评估各类药学服务的临床价值及控费效用,确定药学服务的收费及补偿优先级,建立药学服务价格体系。
有效平衡利益分配
“从已有数据看,三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远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直言,2012年之后,我国医院住院率仍在持续上升,出现大医院病床利用率下降趋势的真正原因,是此阶段大医院床位数的大规模增加,而不是基层医院床位利用率的提升。
“有效平衡好利益分配,是医联体谋求发展、破解无序就医难题的核心环节。如果做得不好,医联体就会产生由下至上的虹吸现象。”陈鑫认为,不少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仍然“同体不同心”。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还要有财政导向和其他力量配合,在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的同时,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共享和考核机制,把带动基层医院能力发展作为考核上级医院的硬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财政资金配套、医保支付等挂钩。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医联体内各成员医疗机构目标统一、利益共享、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认为,民营医院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民营医院受经济利益驱使,在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外包业务和资质管理等方面出现失控的现象。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建立涵盖医疗价格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民营医院严格执行。
(责编:崔辰光、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