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周璨晨)3月3日下午,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袁慧书提出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产品定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袁慧书
袁慧书表示,目前在医疗领域方面,人工智能在影像的应用十分热门,但是人工智能产品在实际使用和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更加完善。
袁慧书认为,首先,人工智能在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产品定位方面还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在评价方面,人工智能产品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而目前在临床药理实验基地进行检测,评价比较简单。在产品定位方面,人工智能属于三类医疗产品,由于三类医疗产品的审核十分严格,因此人工智能产品在市面上的普及比较困难。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智能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工具,最终仍然需要医生对诊断负责。
其次,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工智能产品在医院学习数据库比较单薄,病种比较单一,产品在实际表现并不如训练过程中表现的好。因此急需建立和丰富学习数据库,但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来源和管理、患者的隐私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等多个方面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最后,袁慧书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可以给影像科提供更多的帮助,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将更多测量性的数据进行更加规范的测量和管理,给医生提供更多量化的指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代表着影像科医生的失业,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够让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去接触患者,给患者提供咨询和临床进行多学科的病例讨论等。
(责编:许晓华、崔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