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质量影响着全民健康,近年来,GI(Glycemic Index即: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速度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在慢性病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在指导国民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12月21-2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营养促进专项基金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GI营养科学大会在京召开。
大会设四大内容版块。第一内容版块为GI现状与应用,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桂菊教授主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杨月欣研究员讲解了GI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GI数据库的建设;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讲解了GI与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韩军花讲解了国内外营养标准关于糖的要求及低GI产品展望;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向雪松副研究员讲解了GI在国外的标示现状及我国GI标示团体标准的研究。
大会第二内容版块为GI标准及发展,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何梅副所长主持,该版块分为3个报告。何梅副所长讲解了特殊医学用途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科学的研发与设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葛声主任讲解了GI与慢性病的管理;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王鑫副主任讲解了GI测试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
大会第三内容版块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与血糖控制,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何梅副所长主持。此版块包括3个报告,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缪铭教授讲解了慢消化淀粉评价体系构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张立实教授讲解了母乳低聚糖研究进展及其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国药集团·江南大学健康主食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李永富副教授讲解了高食味值较低血糖反应米饭技术体系构建。
12月22日,大会进行第四内容版块的分享,内容集中在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4位产业专家为大家展示了GI相关的产业化成果。艾地盟(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人类营养部大中华区产品总监李灿军讲解了抗性糊精在低GI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胡超群讲解了L-阿拉伯糖与低GI的关系;湖南绿果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展讲解了天然代糖新宠—罗汉果糖在低GI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徐开盛董事长讲解了宜糖米—一款低GI天然稻米的开发。
(责编:崔元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