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状分析
食品卫生标准的目的是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并促进公平的贸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至2005年,已经 卫生部提出并组织制定了442项,包括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在内的基础标准8项;产品标准近134项,涉及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婴幼儿食品、辐照食品、食(饮)具消毒产品、包装材料等食品或食品相关产品的类别;卫生规范22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各类食品生产厂的卫生规范;检验方法259项,包括理化检验方法203项,微生物检验方法35项,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21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19项。基本形成了与《食品卫生法》配套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卫生部本着卫生标准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遵循立项合理、重点突出、优先考虑监督执法和加入WTO后急需标准项目的精神定期组织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制订食品卫生标准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食品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共113项,其中完成标准送审稿、报批稿或已经批准发布的54项,占47.79%;尚在工作过程中的50项,占44.25%;项目撤销的9项,占7.96%。
在《十五》期间,食品卫生标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2001年和2004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对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进行了两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删除了无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和规定,提高了标准的覆盖率,增强了食品卫生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的对应性,提高了与CAC标准的协调一致性。
2. 颁布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或市场监管急需的标准项目。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食品卫生标准汇编(6)》以及2005年初新颁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31项食品卫生国家标准。
3.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于2002年首次担任了CAC标准《控制树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生产规范》的起草牵头国。加强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加强了与WTO其它成员在食品贸易、卫生安全立法等方面的联系,为提高全面提升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水平、保障我国权益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十五》期间,我们也在食品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标准的按时完成率有待提高。例如《十五》期间的标准项目目前仍在工作过程中的占47.79%。
2. 标准的技术水平需要继续提升。主要表现在检验方法滞后于国际或发达国家水平。
3. 与其它相关标准间需要加强协调。例如同一类食品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的标准之间可能会有矛盾。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 《十五》期间卫生系统的机构改革,导致人员变动,任务不能落实。
2. 制标经费未能按时划拨给制标单位,无法开展相关工作或影响标准的技术水平。
3. 未能及时研究与跟踪国际相关标准,导致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甚至落后于国际标准。
4. 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实行多部门监管,各部门对卫生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不统一,卫生标准、质量标准、行业标准界线不清,造成食品标准内容重复、相互挚肘,甚至相互矛盾。
二、 国际相关标准分析
1.国际食品法典CAC
截至2001年底,CAC共制定了314项食品标准,包括250项食品商品标准;96项技术规范和指南;58项取样和分析方法;25项污染物准则;1005项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指标,7项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标准。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将CAC标准划分为商品标准、良好技术规范和指南、限量标准、食品的采样和分析方法、其他法典涉及各种咨询项目和程序5大类。此外,CAC还制定了《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规定了可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中的1005种食品添加剂,具体内容包括:(1)可以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的添加剂种类;(2)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指标和特性;(3)在制定某一食品的产品标准时,给出所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限量。
2.欧盟
欧盟的食品安全法规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以2000年欧盟颁布的《食品安全白皮书》(whitepaperonfoodsafety)为基础,欧盟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截至目前,欧盟已经制定了13类173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其中包括31个条例(Regulation)、128个指令(Direction)、14个决定(Decision)及若干建议或意见(Recommendationandopinion)。
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均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种类多、涉及面广,包括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所有领域,涉及农作物的生态环境、生长、采收到加工的全过程。通常食品安全的管理法规和技术要求相融合,许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前部分是政府管理的程序性要求,后部分是具体的技术性要求,便于执行。
3.澳大利亚新西兰(FSANZ)
FSANZ负责制定《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法典分为基础标准、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和原材料和加工标准。基础标准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污染物、添加剂、标签、微生物指标等;食品产品标准涉及粮谷、肉、蛋、鱼、水果、蔬菜等食品;食品卫生标准仅适用于澳大利亚,包括预备性条款、食品安全计划、一般要求、生产条件和设备等;原材料和加工标准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
4.美国
美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均发布在《美国联邦法规》(CodeofFederalRegulation,CFR)上,分为三类,即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行为标准。基础标准包括农药、兽药残留、污染物限量、以及添加剂标准;产品标准涉及各种食品的定义、食物成份及食物原料、安全和营养指标等;行为标准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各种要求。
美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涉及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美国联邦法规》每年一版,标准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并受到法律保护。
5.日本
日本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物等的规格标准》中分为食品和食品添加物两大部分,食品部分包括软饮料、谷类食品以及肉制品等食物,内容涉及技术指标、加工与包装要求、保藏要求等。对于没有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就按照《食品卫生法》管理,在《食品卫生法》中不涉及质量问题。
日本的食品质量标准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属于非强制性标准。此外日本还有一个公正贸易委员会,主要管理伪造和仿造的食品,也涉及一些质量标准,防止食品标签的误导和食品掺假。
三、 《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
1. 原则、方针
食品卫生标准《十一五》规划项目的编制原则为:食品卫生标准应有利于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食品卫生标准应与标准检验方法相匹配,与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相配套;食品卫生标准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采用国际和/或先进国家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项目应突出规范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加入WTO后急需的标准项目等。
编制食品卫生标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食品卫生法》,贯彻食品卫生标准为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修订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增订急需的项目,不断提高食品卫生标准的质量和研制效率。
2. 预期达到的目标
力争到2010年,扭转食品卫生标准中的被动局面,充实完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使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协调。
3. 重要任务及工作重点
将与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标准项目和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急需的标准项目作为重要任务。工作重点放在食品中微生物限量及检验方法的制修订;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以及标龄高于10年的食品卫生标准的修订上。
四、 措施和建议
1. 政策方面
为了规范卫生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制修订卫生标准的效率,建议制定卫生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卫生标准制修订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将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科研项目待遇,制修订的卫生标准按科研成果待遇,从政策导向上重视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技术方面
为了全面提升卫生标准的技术水平,建议定期组织重大标准制修订者及相关管理者进行国际或发达国家相关标准的考察、交流,并在国内相关部门间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必要时深入食品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标准评审者的相关技术知识。
3. 组织方面
为了保证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按时保质完成,建议相关标准管理方加强对标准制修订计划承担者的督察,定期审核标准草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
4. 支撑体系
经费充裕、按时划拨、人员稳定、技术先进、认真审核是卫生标准制修订工作顺利进行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五、 《十一五》规划项目目录
2004年9~10月份标委会秘书处依据《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了食品卫生标准《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和建议。对征集到的项目,标委会秘书处组织标委会委员进行了汇总和整理,提出标准项目160项,具体项目见附表。
82 理化检验方法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建立贝类(主要指贻贝、伞贝、蛤蛎、海螺等)中常见的麻痹性贝毒的检测的ELISA法、小白鼠法和HPLC/MS/MS方法 83 理化检验方法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5009.161-2003,等效或修改采用IDF中对乳及乳制品的方法。 84 理化检验方法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5009.162-2003,等效或修改采用IDF中对乳及乳制品的方法。 85 理化检验方法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青霉素残留的测定(HPLC)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86 理化检验方法 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残留的测定(HPLC)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87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量的测定(HPLC)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88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红曲制品中桔青霉素的HPLC检测方法。 89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5009.19-2003。审查GB/T 14551-2003《动、植物中六六六、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B/T9695.10-1998《肉与肉制品 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修订完善后,并入GB/T 5009.19-2003《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涉及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鱼类和乳类等食品 90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为了减少方法之间的交叉,便于结果统一,将GB/T5009.33-2003 《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GB/T 5413.32-1997《乳粉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和GB/T15401-1994《水果、蔬菜及其制品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整合修订,并入GB/T 5009的系列。 91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组胺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5009.45-2003,等效或修改采用AOAC方法 92 理化检验方法 水产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HPLC)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93 理化检验方法 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量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5009.20-2003 94 理化检验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食源致病微生物的一般要求和验证方法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蒙古出入检验检疫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制订和运用PCR检测食源致病微生物的一般要求和验证方法。对实验材料、实验试剂等方面的一般要求进行规定 95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品中诺瓦克样病毒检验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96 食品中囊尾虫检验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97 食品中旋毛虫检验 制定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98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修订 2007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 5009.96-2003,玉米、小麦和大米中赭曲霉毒素A的HPLC和ELISA检测方法。 99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VB12的测定 制定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建立保健食品中VB12含量测定的SPE-HPLC分析方法 100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黄芪甲苷的测定 制定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HPLC 101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硫辛酸的测定 制定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HPLC 102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制定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保健食品及其包装材料中溶剂残留量(甲醇、甲苯、丙酮、氯仿、苯)欲采用顶空法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气相色谱分析法作为检测方法 103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伏马菌素的测定 制定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04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四环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修订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修订GB/T5009.116-2003 105 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中甜菊糖甙的测定 修订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中允许使用该甜味剂的食品类型,提出各类食品适用的提取净化方法,最终建立食品中甜菊糖苷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106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修订 2008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4789.29-2003 107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低聚糖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08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09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角鲨烯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0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洛伐他丁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1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人参皂甙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2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3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腺苷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4 理化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银杏叶黄酮的测定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5 理化检验方法 大豆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荧光定量法)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广州检验检疫局 116 理化检验方法 玉米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荧光定量法)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广州检验检疫局 117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通则 制定 2009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8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复合食品包装袋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19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0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铝背水壶橡胶密封垫片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1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铝制食具容器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2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3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4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5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6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7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瓶盖垫片及粒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8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29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0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1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原纸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2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3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罐头内壁脱模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4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5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6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壁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7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8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39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0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1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2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3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4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容器有机硅防粘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5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6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7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用橡胶管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8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食品用橡胶制品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49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水基改性环氧易拉罐内壁涂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0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搪瓷食具容器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1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陶瓷食具容器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2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橡胶奶嘴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3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4 产品标准 蜂蜜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福建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吉林检验检疫局 修订GB14963-2003,增加农残、兽残等项目 155 产品标准 复合调味料卫生标准 制定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重庆市卫生监督所、河南省卫生监督所 包括油辣椒等 156 产品标准 干酪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7 产品标准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修订GB16326-1996《坚果食品卫生标准》,增加农残等指标 158 产品标准 炼乳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59 产品标准 螺旋藻卫生标准 制定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0 产品标准 肉制品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1 产品标准 食品及餐饮具消毒产品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GB14930.2-1994《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和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整合修订 162 产品标准 水产品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3 产品标准 酸乳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4 产品标准 脱盐乳清粉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5 产品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增加微囊藻毒素指标。 166 产品标准 鲜乳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7 产品标准 蛋制品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68 毒理学评价程序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15193-2003系列,增加有关敏感试验和指标内容 169 检验方法 进口食品监督检验技术规程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处 修订《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规程》,卫检发(91)第1号。 170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变质甘蔗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2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3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不锈钢食具容器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5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大麻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6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毒麦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7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8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79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腊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0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曼陀罗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霉变谷物中呕吐毒素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2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3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5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6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7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桐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8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89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肠球菌检验 制定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0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固体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T4789.35-2003 191 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修订GB4789.26-2003 192 卫生规范 白酒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3 卫生规范 糕点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4 卫生规范 罐头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5 卫生规范 果酒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6 卫生规范 黄酒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7 卫生规范 酱油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8 卫生规范 蜜饯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199 卫生规范 面粉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0 卫生规范 啤酒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1 卫生规范 葡萄酒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2 卫生规范 巧克力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3 卫生规范 人造奶油卫生标准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4 卫生规范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5 卫生规范 食醋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6 卫生规范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7 卫生规范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8 卫生规范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生产规范 修订 2010 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来源:国家卫生部网站
食品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