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叶利民 通讯员 秦黛玥
开栏的话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目前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集中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7个省(区),是最后的硬骨头。从9月12日开始,本报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专栏,推出记者发自一线的系列报道,真实呈现我国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干部群众瞄准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创造减贫奇迹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0年4月,云南省99.6万贫困群众已有序迁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六类地区,“搬家”扫尾工程也在分级分类启动。怒江、曲靖会泽、昭通是云南的三个搬迁“大户”,三地围绕如何保障搬迁群众就医这一“考题”,因地制宜配套医疗资源,不断探寻“最佳答案”。
签约跟着易地搬迁走
搬进新家,生活改善了吗?经历过“人畜混居”时代的怒江州泸水市恩感思落社区新居民三才妹最有发言权。“以前住在山高坡陡的杆乡前进村,一楼关着牛、猪、鸭子,二楼住人,一到夏天娃娃就爱生病。”三才妹说,“搬进新社区后,住上了楼房,附近就有卫生室,离卫生院也比较近。家庭医生跟我们签约,经常送医送药来,给我们做体检,现在家里人很少生病了。”
截至目前,怒江州县乡村四级医疗能力不断提升。村村都建有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村医。符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大病救治进展率达99.42%,家庭医生履约率达98.34%。
怒江州泸水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2个,目前安置点共签约3375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5638人。为保障安置点新居民获得更有质量的医疗服务,怒江州泸水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不再片面追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签约或全覆盖”,而是保障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提供签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近年来,云南省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承担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群的主要就医保障服务。易地搬迁群众多是贫困人口,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工作也跟搬迁群众一起“下山”,贫困户搬到哪里,签约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卫生室就在新家门口
6月,刚搬进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复兴村安置点不久的卢华高就忙着找离家近的医院。由于身患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卢华高最关心的事就是新小区看病取药方不方便。摸清门路后,他显得很高兴:“几分钟就走到村卫生室,测血压测血糖都很方便,随到随测,打针、买药还可以报账。”
目前,昭通市共建设389个安置点,其中27个安置点(区)配套有医疗卫生项目,其余未配套医疗卫生项目的安置点就近依托村级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搬迁群众的就医需求均能就近满足。
除了就近就医的便利性,“新居民”在新家园中感受最多的还是买药花的钱越来越少。近年来,搬迁户不仅享受到国家推进深化医改带来的药价下调红利,《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建立起全员参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让搬迁户“看得起病”。
此外,为保障易地搬迁安置贫困人口就医,云南省将医保关系转移登记与建档立卡地点变更同步办理,防止医疗保障断档;主动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内符合定点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满足集中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需求。
卫生院能做彩超检查
昭通市卯家湾安置区雨露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夏冬说,他在新家楼下的卫生所就能够开到处方,拿到治高血压的药,不光如此,“到卫生院还能做心脏彩超检查,以前都要到县医院,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昭通市易地搬迁安置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昭通市27个安置点(区)的配套医疗卫生项目中,仅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就配套建设了1个卫生院、6个卫生服务站。卫生院配备有彩超等医疗设备。
据统计,卯家湾安置区卫生院自2020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每天接诊门诊患者180余人次。截至6月20日累计服务搬迁群众6200余人次。
6月,在会泽新城,投资409万元新建成的木城、河滨等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配齐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后,也全部投入使用。截至6月20日,9个服务站里,多的每天要接诊患者150多人。中医理疗、物理理疗,成了迁入新城的老年患者最欢迎的医疗项目。
近年来,云南省县域医疗提质达标,几乎所有的县级医院都配置了心脏彩超、CT,大部分医院还配置了核磁共振,让搬入县城的新居民有了更多救治保障。县乡村三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也有了绿色通道。
配齐配强社区人才队伍
除了基层医疗硬件不断加强,提升医护人员素质也是让群众看好病的关键。云南省多地因地制宜,优化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站的人才队伍。
会泽县是云南省搬迁大县,共有集中安置点125个,搬迁群众10.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万人。当地政府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搬迁群众健康服务的重中之重,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编制、招聘等尚不到位的情况下,从县域2个医共体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和成员单位的县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先后选派了近30名医护人员,到新建成的木城、河滨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帮助开展医疗服务。
以会泽新城的钟屏、以礼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例,5月底,在此前招聘20名医学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中心采取“乡聘村用”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社区村医40名。今年6月,还通过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单位范围内公开遴选,调配1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齐配强社区医疗人才队伍。6月18日,统一岗前培训后正式上岗。
这些举措实实在在提升了安置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享受到精准脱贫的就医保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