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支梅 记者 沈大雷
立秋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家住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国华御翠园小区的秦振梅奶奶大清早从家里出来,步行几分钟就到了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体检。
如今,在淮阴区,92万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健全服务网络,全力打造“15分钟健康圈”,提升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住院楼、门诊楼,正在装修的医养融合中心……在淮阴区渔沟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丁海华老人,见证了渔沟中心卫生院从一座简陋的二层门诊小楼到二级医院的华丽“蝶变”。
今年64岁的周翠林是淮阴区徐溜镇人,两个月前因胫骨骨折入住徐溜中心卫生院治疗,如今已经完全康复。说起这次住院,周阿姨十分满意:“以前生病都要坐车去城里医院,现在好了,骨折了镇里医院也能治,花钱还少。”
近年来,淮阴区本着“区级提质、镇级均等、村级兜底”的原则,加大投入,着力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从2017年开始,该区利用4年时间,对全区薄弱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已完成204个村卫生室的提档升级工程。
该区累计投入7.6亿元,实施新改扩建项目52个,建成各具特色的门诊楼、病房楼、公共卫生服务楼,新增业务用房23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诊疗设备600余台。乡镇卫生院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覆盖,19个乡镇卫生院装备了CT,3个中心卫生院配置了核磁共振。
全区已建成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7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基层医疗机构省级以上示范化率达91.7%,居江苏省县区第一。
改善的不只是医疗条件,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淮阴区通过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加强人才招引培养,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达2800余名,是实施医改前的3.5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副高职称目前已达到了249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样增强了基层医疗对居民的吸引力。自2012年开始,淮阴区在江苏省率先开展“医生进家庭、幸福洒淮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淮阴模式”。全区组建2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党员示范团队和129个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团队,涌现出“大湖天使”洪泽湖渔民健康服务党员先锋队、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衣天使团队等“全国优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江苏省十佳家庭医生团队”。
在淮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环境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更多的居民选择“基层首诊”。2019年,全区总诊疗量达370.42万人次,其中基层诊疗298.93万人次;全区住院总人次14.95万人次,区域内住院14.61万人次,其中基层住院9.36万人次。区域内住院患者占全区住院总人次的97.73%,基层首诊比例达80.7%,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占区域内住院患者总数的64.07%,连续7年实现“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八成人首诊在基层,六成人住院在乡镇”的医改目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