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的眼健康守护任重道远。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公众围绕护眼的相关话题从未停止,建立眼健康档案、近视可以预测、不重视眼干眼涩可能导致失明等,都成为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
保护眼健康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我国的“小眼镜”预估超过1亿人。在糖尿病成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3200万~4800万人;60岁~89岁人群中,白内障患者人数已达2亿;到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200万人。保护眼健康,刻不容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眼科知识,爱尔眼科遍布中国、美国、欧洲、东南亚的医疗团队共同组成了“爱尔国际护眼天团”。“爱尔国际护眼天团”的成员来自于屈光学组、视光学组、白内障学组、青光眼学组、角膜及眼表学组、眼底病学组、眼眶及眼整形学组、小儿眼科学组、泪道学组等9大学组的专家。
针对公众关心和常见的眼健康问题,“爱尔国际护眼天团”表示,要进行专业的指导。例如,建议父母为儿童尽早建立眼健康档案。同时,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科学预防近视,及时发现眼健康问题,一旦发生眼部不适,要早干预、早治疗。
儿童青少年近视依旧严峻
《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高中生为81%,大学生为90%。近视依旧是困扰我国眼健康的最突出问题之一。
当下,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在网上办公,青少年也在网络上参加学习。对此,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建议,电子产品单次使用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另外,为了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方法。
同时,在全国爱眼日之际,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布了《2020疫情期间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大数据报告》。该报告采集了1月~4月全国30个省份181个城市的6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2800多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大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进行分析。
该报告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户外有效暴露时长等4个方面,解析疫情影响下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的变化,以期为特殊环境下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警惕常见眼病的高致盲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爱尔眼科专家提醒,不仅要注意青光眼、白内障等“致盲杀手”,还切勿轻视近视、干眼症等几种常见眼科疾病的致盲隐患。
白内障位列致盲眼疾之首;青光眼由于其不可逆的致盲性,被认为是世界首个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爱尔眼科2019年底发布的国人眼底病变大数据显示,20%的人有眼底病变,对于其中严重的患者要特别关注。
“所有人都应该关注眼底病变,因为眼底病会严重损害视力,最终致盲。”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提醒,糖尿病如果到了中晚期,会发生眼底病变,致盲风险将显著提高。另外,50岁~70岁的人群,要注意黄斑病变。黄斑病变由于发病时不红、不痛、不痒,极易被忽略。
此外,高度近视的危害远比人们想象中大得多,由此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会致盲。另外,人们往往忽略的干眼症,一旦加重则会引起角膜感染,甚至穿孔,最后失明。
近几年,我国因眼病致盲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未养成良好的眼保健习惯。尤其是本就患有眼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眼部健康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而不是恶化到不得不治时才选择去医院,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国将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我们将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该负责人说。(宋园园)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