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倩)3月1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重点人员以及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并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建议。
《指引》提示,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指引》明确,新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为重点人员,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对于职业暴露人员,如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指引》强调,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据了解,该《指引》是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和复工复产需要,在2月5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冠肺炎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