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领导班子成员
□通讯员 初雪云 刘朝晖 刘亚鲁 徐光忠
单县中心医院位于鲁苏豫皖4省8县结合部,于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创建成立,至今已走过75年的风雨历程。从创立之初的一座土木房、一盏油汽灯和几件医疗器械,医院就踏上了矢志不渝、救病救民的道路,期间虽经历了六迁院址、五变隶属、五易院名的曲折历程,但精诚为民、改革创新的脚步愈加铿锵有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委书记、院长时针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始终牢记医者使命,强化担当意识,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医疗服务上以人为本,在医院管理上锐意创新,医院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广大患者的好评,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医疗卫生新高地的愿望正逐渐成为现实。
目前,该院已发展成为涵盖各个专业、服务覆盖全县人口及周边县区的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0多亿元,占地总面积1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0个,行政后勤科室20个,临床病区51个,开放床位1600张;博士、硕士研究生380人,硕士生导师6名,高级职称277名,中级职称712名;市、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2人,担任国家级、省市级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238人;年门诊量近百万人次,出院病人近7万人次,住院手术2万多台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山东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0余项。2018年11月,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综合医院复审。今年3月,继2014年上榜之后,该院再次入选中国县级百强医院名单,列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23位,13个专科位居全国县级医院30强。
时针院长陪同山东省立医院院长和县领导回访患者
引进先进医疗设备 提升医疗科技水平
医学,是经验的科学,也是设备的科学。多年来,医院紧盯前沿医疗科技,克服资金困难,大力引进先进医学装备,让百姓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高技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该院拥有大型血管造影机、16排、128排256层极速螺旋CT,1.5T、3.0T通道磁共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DR、CR、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腹腔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高压氧舱、高端B超等国际一流设备1200台(件)。近年来又斥资引进了临床一线急需的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高端医疗设备,如西门子3.0T 48通道核磁共振、64排128层微平板CT机、口腔CT、膀胱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宫腔镜、浅表静脉曲张动力去除系统、乳房活检旋切系统、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椎间孔镜、电子胃镜、氩气刀、奥林巴斯超声刀、玻切超乳一体机……这些国内外的高端医疗设备,确保百姓就医时能够接受专业科学的治疗,享受更加安全的健康保障。原先在省城大医院才能开展的高难度手术以及急危重症的治疗,现在在该院也已常规开展。
用爱托起新生命

医患其乐融融
改善就医环境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
近年来,该院大力增加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广大群众就医的软硬件条件。投资2亿元建设了5.8万平方米的鲁苏豫皖交界区域功能全、设备精、全程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门诊医技综合楼。现代化的大楼和医疗设备,不仅充满现代感,而且配置齐全、设施先进、一体化、现代化、人性化,彰显了大医精诚的仁爱情怀。投资2亿元建造了4省交界区域规模大、医疗条件好的妇幼保健中心,包含妇幼儿童治疗、婴儿洗澡、产前保健、产后康复等项目,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更多便利选择。去年以来,对老门诊楼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建设4.1万平方米的内科楼。即将投入使用的主楼16层、裙楼6层的现代化内科大楼,和外科楼、门诊楼连为一体,形成各自独立的建筑景观,且又展现出裙楼牵衣、浑然媲美。此外,该院还拥有百级净化手术室、万级净化手术室共24间,层流净化ICU监护病床40张,其配置达到国家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扩建了现代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智能化OSCE考核及临床思维系统已正常运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和就医感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看病哪都不用去,咱们中心医院设备好,环境也不差,就医还方便。”患者张先生在替家人办理出院手续时这样说,充分说明了群众对医院的认可。
强化重点学科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该院积极推行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以及临床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推广,使强势学科、特色专科得以快速发展,大病诊疗水平、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以提升。医院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脑卒中中心,为急性心脑血管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创建成立了癌痛中心,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创伤中心、代谢中心、妇幼儿救治中心、呼吸专科联盟中心建设分步伐,积极筹建心电诊断中心、临检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与省级医院建立了胃肠外科、结石病微创治疗技术、耳鼻喉科等10余个专科联盟,优势学科群初步形成。成立了国家级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引入精准医疗的理念,大力扶持微创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显微、3D打印诊疗技术,逐步向精准化医疗迈进。设立了“国医堂”,扎实做好后续建设,彰显了“国医”的重要地位。目前,该院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被评为“省级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菏泽市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呼吸科、消化科、肿瘤科、妇产科、神经内科、麻醉科、骨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13个学科被列为菏泽市重点专科。2015年,该院成为施尔明眼科视光屈光中心、南京军区总医院技术协作单位,2017年成为上海交大瑞金生殖中心医联体副理事长单位。通过学科整合创新,切实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做到百姓就医大病基本不出县。
近年来,该院开展技术创新工作300余项,其中脑血管疾病、心脏、肝癌等疾病的介入治疗,肝脏二、三肝门手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癌、直肠癌根治术,不阻断肝门的无血肝叶、肝段切除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根治乳房成型术,耳廓再造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并同期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先天性心脏病三房心的手术治疗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技术达196项。
护士精心操作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让百姓放心安心
“我们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把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的目标。要用优质服务,全心全意保障群众健康。”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时针在党委会、全体职工大会上等反复强调。为此,该院主动把角色定位向“健康守门人”转变,把工作内容由单一诊疗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等健康管理工作转变,把医院服务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做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让患者满意,让百姓安心。
在具体工作中,医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持续推进优质医疗、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积极推行包括院前准备和床位安排、院中服务、出院后随访的“全病程服务”模式,实现患者与医院无缝隙对接的立体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百日行动,加快推进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开通微信预约挂号平台,开发了可实现智能分诊、取阅报告单、就诊导航、健康教育的“掌上医院”App。全面推开网络支付,开展了自助机、手机客户端等多种途径支付流程,以及“一站式”移动支付结算服务,为患者提供了银联、电子健康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在线支付方式,让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通过利用单位网站、微信等宣传平台,开展“三减三健”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信息服务更普及。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推行感动式、亲情式、温暖式服务,注重医患沟通技巧,实行礼仪式服务。强化首诊、首接负责制,强化责任心,杜绝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全面实施预约诊疗,开展分时段预约、实名制预约,提高预约诊疗效率。推行日间病房。拓展医联体维度,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拓展门诊和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增加非医疗服务项目,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展延伸护理服务,丰富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对病人的专科指导和用药指导。扎实开展了“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活动,落实“有爱就有一切”的宗旨,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入开展了“便民正风、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加便民服务设施,方便病人就医。积极做好出院病人回访工作,每年回访出院病人5万名以上,回访率达85%以上。完成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6.6万名,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4.6万名,平均满意度92.1%。百姓赞誉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该院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3个,市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40个。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彰显医院公益性
作为全市首家率先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医院,该院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积极践行医改举措,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在实行药品全部零差价的同时,门诊人均药费、住院人均药费连年降低,并不断扩大单病种限价范围、推行临床路径、抗生素使用等的规范化管理等,总体药占比降至30%以下,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医改实惠。对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检验收费降价。每年拿出200余万元为“三无病人”开展医疗救助活动。与多家乡镇卫生院签订联合帮扶协议,成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双向转诊,方便百姓就医。尤其在突发的两次批量伤员抢救中,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百余名医务人员奔赴岗位,畅通急救通道,连夜急行数台手术,无一例差错出现,显现的是医院强大的急救应急能力;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彰显的是医者仁心。让基层群众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更广阔的范围,更好地发挥三甲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和带头作用,是单县中心医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加快发展的“重头戏”。“红色引领——党支部乡村义诊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诊团队走基层”现已成为常态。该院利用5家医联体乡镇卫生院和选派青年医师任业务院长的9所乡镇卫生院这些帮扶合作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义诊活动。急救宣讲团队扎实开展“五进活动”,深入乡镇卫生院、学校和社区普及六步洗手法、心肺复苏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护理延伸服务团队深入乡镇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2018年以来,举行下乡扶贫义诊活动近200次,服务群众4万余人。
该院利用国家级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这一平台,有计划培训基层医院医生;该院胸痛中心与菏泽市“120”指挥中心及单县多家县乡医院建立“区域性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网络”,尽力为更多急危重症胸痛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联合帮扶协议,成立医疗联合体,帮扶开展适宜技术,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方便百姓就医。选派9名医师到基层医院担任业务院长,派出专家百余人次,指导基层医院工作,举办专题讲座,培训医生。2018年,双向转诊864人次;落实健康扶贫“两免两减半”政策,对3510名贫困患者减免费用143.5万元;与九三学社联合开展了“亮康行动菏泽光明行”活动,为10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近两年,医院举行专家义诊、健康科普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为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10余次,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社会性、公益性。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医院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和各层次人才梯队的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最高层次的学习进修机会,加快发展学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培养临床科研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每年选派数十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安排数百人外出参加省部级以上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择优选拔10余人参加国家组织的出国进修培训考试。出台了《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设立了3000万元专项基金,近两年来已有百余名优秀技术骨干、30名优秀住院医师入选中青年“人才库”,初步形成了人才梯次规模效应。同时,倾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通过举办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拓展训练等方式,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让全院职工共享医院发展成果。
75年风雨,恰风华正茂时。单县中心医院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中一步步走来,到如今成长为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不仅有矢志不渝、精诚为民的情怀,还有崇德敬业、惠民济民的医者使命。立足新时代,单县中心医院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主题,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单县中心医院建设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人性化的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医疗卫生中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