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昊
在近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所智慧健康部主任闵栋指出,根据食药监局目前的相关规定,作为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产品,需要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但流程长、准入无标准导致的瓶颈效应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医疗人工智能落地的最大难点。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96.61亿元,2017年将超过130亿元,2018年则有望达到200亿元。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大环节。其中,医疗影像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报告》指出,目前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重中之重就是做好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政策缺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相关产品无法过审。有专家介绍,目前已经有多项医学人工智能产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三类器械申报,但没有一个被批准。
闵栋介绍,近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经和国家食药监局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着手筹备国家医疗人工智能的标准起草团队,共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