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督导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观点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以督政为主,附属捎带了小部分保教质量的软性指标,在督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硬性指标的残酷,比如,幼儿园的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三年行动计划的建设项目,比如室内的教育设施钢琴(电子钢琴)、电视、vcd等,这是个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而且在短期内很难能达到的目标,所以,如若真的没有钱,失分也就问心无愧了。可是,在督导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愿看到的镜头,不该失去的分值。
现把脑中几个记忆深刻的镜头掠过:
镜头一、幼儿园班级室内角色游戏中缺少头饰、仿真玩具、指偶,室内缺少科学活动类的至少两样东西,比如:小风车、迷宫或小型计数、传声筒、瓶盖盒材料、图形片、时钟玩具等,缺少建构类的穿编玩具、排列组合玩具等,幼儿园室外六种玩具缺少投篮架、梅花桩,有的幼儿园美工类缺少橡皮泥……。不再一一悉数。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不少幼儿园还缺少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非得用钱可以买的,而是都可以用废旧材料自制的。
镜头二、一个县的两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中,第一天下午检查食堂食品留样不合格,第一,无留样人员、时间记录,第二,未放置在冰箱冷藏内,而是放在了冷冻内,第三,前天的已经倒掉,未能保证48小时。结果在第二天这个县内检查的第二个中心幼儿园中,食品留样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
督导的目的是整改提升,如是第一天下午发现了问题,为何这个县教育局的主管人员不能给第二个幼儿园打声招呼,避免督导时再出现这些错误?即使临时改正了,督导组难道不能承认?!
镜头三、在某县的一个村办园中,发现中班的幼儿有书写数字的现象,歪歪扭扭,当我说中班的孩子小肌肉还不发达,手指的力量达不到书写要求不该书写数字的时候,这个老师却说,是家长非得要求要写。当我再次说即使家长要求也不应该随和家长要求的时候,老师说了句“小朋友现在不要写了,回家再写”。
幼儿园不写,孩子回家再写难道就符合幼教规律了?!
镜头四、在某县,许多幼儿园都有课程表以示重视教育,可是,小班有的每天上课时间竟然安排了4节课,而且还有所谓的“文化课”,看着真的心痛,而且这个小学校长兼幼儿园园长竟然还自豪摆出来炫耀。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这么多“小学化”沉重的课程怎使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怎使我们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根基?
镜头五、还是某县的两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有伙房、有休息室,休息室内有床垫却没有被子,孩子吃过午饭后不休息,问园长为什么不安排幼儿午睡,园长说“我们的计划是五一以后再睡觉”,问孩子吃完午饭后的2个小时做什么,园长说“组织孩子看电视或者做个小游戏”。
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促进孩子正常发育的手段之一,取消了孩子的午睡时间,孩子的身体正常发育怎能保证?!
镜头六、许多幼儿园用饮水机给幼儿饮水,在某幼儿园下午3:18分时,桶内已剩仅有2杯水的样子,到离园还有1个多小时,基本已经断水,若是孩子渴了,向哪要水喝?
@_@我是分割线@_@
镜头七、某幼儿园的幼儿查体表,3月份孩子的身高是124cm,9月份竟然是116cm,出现了同一孩子身高倒退的现象;还有一幼儿园,所有孩子3月份和9月份指标时值完全相同,身高孩子半年一点未长、体重一点未增,出现严重应付套用现象。不再一一赘述,还有许多痛心镜头留在心中,权当我反省自己的教材,促使我不断提升的警钟吧。
这些指标,都不是需要花钱才能办到的事情,失去了这些分值,真的很惋惜。这些分值输在哪里?不是输在钱上,也不是输在政府不重视上,而是输在部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上,是输在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理念上,是输在不为幼儿发展着想的责任上,是输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上。失去这些分值并不太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受到的不合乎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可怕的是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的不良根基。
督导,我们不仅要从硬件上充实提升,更要从理念上更新改变,我想这才是督导的最终目的。
一路走来,且行且思。记下这些,我也引以为戒。
我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