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卫消网:开水烫筷子消毒?其实并没有什么用_碗筷-细菌-餐具-
2018-08-28  浏览:286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开水烫筷子消毒?其实并没有什么用-餐具,消毒,细菌,碗筷,筷子,油漆,表面,金属元素,盛放,物质,温度,样品,值为,塑料,饭前,拖鞋,食品,洗碗,开水,酸性,含量,芽孢,玻璃制品,陶瓷餐具,功能,卫生,会有

大家平时外出就餐时,常会习惯性地把开水倒入碗中,清洗一遍碗筷、杯碟。不瞒您说,小编我也有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到了星级饭店,还是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只有用热水烫了碗碟才安心。

可是,饭前用开水烫碗筷究竟能不能消毒呢?

高温烫餐具:其实没什么用

测试样品:

某水饺店的餐具和某快捷酒店的塑胶拖鞋

测试过程:

1、用ATP荧光检测仪拭子对样品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进行取样;

2、取样完毕放入检测仪中进行数据分析;

3、经过检测分析,餐具表面细菌数值为41RLU,塑胶拖鞋表面细菌数值为246RLU;

4、用100℃开水对样品进行淋烫,再用拭子对样品同样部位取样;

5、测试仪结果显示,餐具表面细菌数值为40RLU,塑胶拖鞋表面细菌数值为241RLU。

实验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无论是餐具还是拖鞋,在开水淋烫后,细菌数值下降才不到3%,效果非常微弱。

实验视频:

原来,饭前用开水淋烫碗筷根本没多大用,都只是自我安慰!

专家表示,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

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如果加热温度仅为56℃,即使加热30分钟后,这些细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

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碗,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

家中碗筷如何消毒才靠谱

大家可以煮沸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钟;或者使用蒸汽消毒,将洗涤干净的餐具置入蒸汽柜或箱中,使温度升到100度时,消毒5—10分钟;

或者用烤箱消毒也可以,如红外消毒柜等,温度一般在120度左右,消毒15—20分钟。现在商场里还有很多具有红外线消毒功能的碗柜等高新科技产品,也可起到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不过,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注意产品是否合格。

外出就餐如何辨别未消毒餐具

一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很多,则有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还要看生产信息(厂址、联系电话、产品保质期等)是否齐全。

二闻:打开塑封后,闻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洁液清洗的,会有较强的气味残留,如果油脂残留也会有不良气味。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涩的情况,则可能是油污没洗干净。

最后,要吃得放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自备餐具,起码在店家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下自备筷子。

洗干净碗底对碗筷卫生也很重要

日常洗碗的时候也应该多注意,洗好碗脚对碗筷的卫生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大家在打扫住房时,只注意表面和屋中间是否干净,对墙角弯里很少注意,这些地方就成了卫生工作的死角,成了灰尘、细菌、蚊蝇、毒虫丛生的积聚地。

同样,在洗碗时,有些人只注意洗碗内,不注意洗刷碗底,结果碗叠碗时,这个碗的底放在另一只碗上,碗底的脏物和细菌正好带到另一只碗内,给病菌留下繁殖的温床。因此大家在洗碗筷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让碗筷上不再存在致病细菌。

链接:用安全餐具需根据功能性

虽然各种材质的餐具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隐患,但这些危险并非不可避免,不贪图小便宜,在超市购买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简单的才是最好的,这句颇有哲理的话放在食品安全领域一样使用。各种制品,每多一道加工手续就多一道风险,在选购餐具时,一定要根据自己需要的功能来选择,不必过于追求全面,也不要过于注重外观,餐具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物品,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

1、陶瓷餐具:别选“釉上彩”

陶瓷餐具不仅造型各异,美观大方,且有细腻光滑、不生锈、不腐朽、不吸水、易洗涤等优点。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其中的有害金属铅、镉等主要来源于釉上颜料。

长期使用釉上彩餐具,餐具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就会溶出,并随食品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人们尽量不要选内壁带有彩饰的餐具。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用无铅釉餐具。在使用新购买的陶瓷餐具前,可先用食醋浸泡2~3小时,以溶出餐具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使用时要避免用彩色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

2、玻璃餐具:“水晶玻璃”隐患多

玻璃餐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光滑易清洁、环保等特点。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不含有毒物质。

但是,水晶玻璃餐具是一种颇具威胁的铅污染源。从百度搜索了解到,由于水晶制品中的氧化铅含量高达20%-30%,所以用它来盛水,一般不至于引起铅中毒,但若用来盛酒,酒会将水晶玻璃制品中的铅溶解出来,时间越长溶解量越多。同样,当使用水晶玻璃容器盛放食品,特别是可乐、蜂蜜、果汁类酸性食品时,铅离子也易形成可溶性的铅盐随饮料或食品被人体摄入,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水晶玻璃制品被科学家称为“美丽的杀手”。

3、塑料餐具:“彩色”好看不健康

餐具市场上,塑料制品以重量轻、不易碎等优势,和玻璃制品分庭抗礼。但塑料餐具的健康隐患、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许多塑料餐具的表层都有漂亮的彩色图案,如果图案中的铅、镉等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劣质的塑料餐具表层往往不光滑,有害物质很容易漏出。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无色无味、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塑料餐具。

4、不锈钢餐具:注意合理使用

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掺入镍、钼、钛、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不要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也不要用不锈钢餐具熬煮中药,药物易失效,有些甚至会产生有毒化合物。

5、铝制餐具:不要接触酸、碱物质

铝制餐具无毒,轻巧耐用,但如果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产生衰老加快,对人的记忆力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天的摄铝量应控制在0.004克以下,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每天摄取的铝量绝不会超过这个量,如果经常食用铝制炊餐具炒出的饭菜,都会使人的摄铝量增加,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使用铝制餐具要注意三点:使用铝制餐具不要接触酸性和碱性物质;铝盆不宜用来久存饭菜和长期盛放含盐食物;不宜用铝铲刮锅壁;不要与铁制餐具搭配使用。

6、油漆筷子:美观但不可用

油漆筷子也是我国的传统食具,尊贵典雅,极具装饰性,但从卫生观点来看,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油漆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大多含有毒化学成分,如黄色油漆铅含量占颜料总量的64%,铬含量也达16.1%。当长期使用油漆筷子进餐,特别是油漆脱落随食物一起进入胃内,铅和铬等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被蓄积,就有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因此,日常进餐时最好不用油漆筷子,应选用无毒且符合卫生标准的竹制筷子或木制筷子;另外,使用筷子还应经常消毒,并每半年更换一次,以免筷子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