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消快讯
卫消网:ECMO临床应用有最低门槛_健康报-上机-医疗机构-医师-
2020-09-15  浏览:22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ECMO临床应用有最低门槛-技术,临床应用,医师,健康报,医疗机构,上机,规范,重症,专家组,授权,管理,医学,相关,麻醉科,至少,监护,病房,专业技术人员,监测

(首席记者姚常房)在今年新冠肺炎救治中,ECMO出镜率高,被称为“救命神器”。但由于其技术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操作风险高,规范ECMO技术临床应用,引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ECMO技术提出要求,并要求建立健全ECMO技术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估制度。

《规范》指出,开展ECMO技术的医疗机构,要有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病房,3名以上经过ECMO技术培训并考核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至少两名执业医师。还要具有开展心功能衰竭D期心脏功能检测、连续心排量监测等设备设施和能力。在人员方面,必须为内科、外科、急救医学、重症医学科、儿科、麻醉科等本医疗机构在职医师,且在相关专业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

在技术管理上,《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应成立ECMO技术临床应用专家组,专家组至少包含3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临床工作8年以上、具有ECMO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将ECMO技术临床应用纳入医师手术授权管理,根据医师的专业能力和培训情况,授予或者取消ECMO技术手术权限。

《规范》特别强调,要严格掌握ECMO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建立上机、撤机多学科病例讨论制度和标准化ECMO技术临床应用操作流程。非紧急情况下,3名以上医师共同制订上机、撤机治疗与管理方案,其中至少1名医师为患者经治医师、两名为ECMO技术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员;紧急情况下,上机由1名ECMO技术临床应用专家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决定,并在上机后12小时内按照非紧急情况补充制订后续治疗与管理方案。《规范》明确,要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ECMO技术相关器械。

《规范》还指出,医师应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培训并参与5例以上ECMO技术临床应用全过程管理,且考核合格。培训机构必须为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病房合计床位数不少于20张,近3年每年完成ECMO技术临床应用不少于20例,ECMO技术成功撤除率达到40%以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