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消快讯
卫消网:邯郸中药材敲开了致富门_馆陶-馆陶县-连翘-邯郸市-
2020-09-12  浏览:27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邯郸 中药材敲开了致富门-种植,馆陶,馆陶县,连翘,艾草,邯郸市,健康报,艾灸,产业,村民,邯郸,基地,艾绒,增收,金叶,小镇

□通讯员 陈正 本报记者 李湛祺

“1+3”中药材种植模式

“咱村荒山上灌木丛生,只能靠天吃饭,幸亏建了这个基地。”桑栈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山村,村会计王河山指着漫山遍野的连翘,感叹村民生活光景的改变,中药材种植带来了致富经。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桑栈村是涉县数得着的贫困村,但这里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有20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就有数十种。

2012年,河北省内一家大型中药企业看中了这片宝地,以桑栈村为分界点,村北区域建立野生连翘人工抚育基地;村南区域打造人工仿野生种植区。经过多年努力,人工、仿野生种植连翘面积达到了5万余亩。

“村民跟着收益,除了种植、采摘工钱,还可以挣运输的钱。”这家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宗建新介绍,以基地为中心,依托产业、技术优势,公司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一个连翘种植基地,带动了附近2000多户村民。在桑栈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部分农民通过与公司的多方面合作年收入增加上万元,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2016年,桑栈村全村脱贫。

“药林结合、药粮结合、药游结合!‘1+3’中药材种植模式让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贺献林指出,中药材种植与经济树木、粮食作物、旅游开发相结合,迸发了巨大的经济活力。

“201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9万余亩,5年时间里增长到22.36万亩。2020年,该县规划再新增8万亩。”贺献林介绍,如今涉县中药材种植已涵盖柴胡、连翘、板蓝根、贡菊、红花等26个品种,带动了全县6.51万户农民增收,成为了当地百姓的“金药材”。

艾草成了“黄金叶”

无独有偶。邯郸不仅西部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东部平原县也在打造自己的中药材特色种植。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生命力强的中药材,艾草近年来成为了馆陶县当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历史上,馆陶就有种艾、用艾的传统,相传养生鼻祖彭祖晚年曾在当地修行,教化百姓种植艾草,防病健体。因此,馆陶种植的艾草又被称为“彭艾”。

“这东西(艾草)一年能收三茬,仅艾叶一项每亩就能卖出一千多元,浑身是宝。”馆陶县张高庄村姚善乐介绍。2018年,他流转了200亩土地全部种植艾草,成为该县众多端上艾健康“金饭碗”的新农民。

近年来,馆陶县结合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把彭艾产业作为健康产业、扶贫产业,全县种植艾草面积2.5万亩,打造了艾草种植、艾产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在全国形成了“南有蕲艾、中有宛艾、北有彭艾”的发展局面。

为提升艾产业影响力,当地推广“木石相击、反复杵捣、筛晒成绒”的古法制绒方式,自主研发制造了挑选台、古法锤绒机、筛绒机等彭艾古法手工制绒设备,制出的艾绒具有绒线长、性温味醇、灸时燃烧慢、穿透力强等优点,受到市场欢迎。

同时,作为全国“优质艾草基地”,馆陶县因地制宜打造了特色小镇——彭艾健康小镇。2018年,小镇营业收入破亿。彭艾的发展,也带火了本土企业和艾灸养生等服务业的发展,前来馆陶县体验艾灸、采购各类艾产品、学习艾灸技术者络绎不绝,一大批“彭艾”产品风靡全国。

小小艾草,成为了馆陶脱贫攻坚的“黄金叶”,在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中大放异彩。馆陶县对全县贫困户免费进行艾条手工制作、艾香包等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免费发放艾条机一千台、艾绒45吨,带动了千余户贫困家庭增收,户均增收两千余元。

截至目前,邯郸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已达48种,在武安市、磁县、邱县、馆陶、峰峰矿区等11个县(市、区)多地开花。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全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

“下一步,我们要让‘邯郸造’中药材享誉国内外,让农户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致富。”邯郸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周海平如是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