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消快讯
卫消网:推动行业精于“持家过日子”_疫情-扶贫-防控-物资-
2020-08-22  浏览:26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推动行业精于“持家过日子”-疫情,健康,防控,卫生,扶贫,物资,会议,医院,健康报,医疗机构,建立,脱贫,经济管理,空白点,重点,国家,督战,秋冬季,强化,完善

□首席记者 刘志勇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加之多种因素交织,国家财政运行压力增大,并预计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5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召开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电视电话调度会,对卫生健康系统的财务运行及经济管理各项工作作出细致部署。

慎终如始

提前谋划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推动全国医用物资供需高效衔接,全力保障武汉市、湖北省等重点地区防疫物资和防控经费需求,持续完善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年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派出医疗队,自带呼吸机等医用设备驰援武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更是紧急调运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支援重症病区;数十家委属委管医院迅速反应,充分体现了讲政治、顾大局的责任担当。

几个月后即将进入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高,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将同时进入高发期,将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会议指出,卫生健康系统必须慎终如始保持警惕,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防疫情反弹,特别要提前谋划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医用物资和防治经费保障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

会议针对巩固完善医用物资长效保供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根据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形势研判,研究建立本地区重要医疗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用物资保供工作机制,建立专人专班对口联系制度,完善医用物资保供方案,制订储备目录、储备方案、保供预案。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会同财政部安排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0亿元,会议要求各地要统筹好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推进体系建设、提升防治能力。要协调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政策,保障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努力通过免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多种方式,扶持受疫情影响的公立医院正常运行。

毫不松懈

始终绷紧健康扶贫这根弦

完成健康扶贫任务,是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领域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的“民生答卷”。此前一段时期,针对脱贫攻坚考核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问题,卫生健康系统深入推进重点地区挂牌督战、重点机构动态监测、重点人群跟踪预警等攻坚举措,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大病集中救治和慢病签约服务,加大重点地方病、传染病防控力度,配合医保部门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强化特殊人群兜底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良启介绍,近年来,该省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对137所县级医疗机构、529所乡镇卫生院、3000多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完善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全面消除了合格村医“空白点”。

会议指出,虽然“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稳定住、巩固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健康扶贫仍然有短板、弱项,不少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队伍不稳定,部分“空白点”消除成果还需持续巩固。另一方面,防止因病返贫任务依然艰巨,目前9300多万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其中存在因病返贫风险的占36%;剩余未脱贫人口中,患病者和老年人、残疾人比例高达45%。健康扶贫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会议强调,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各有关省区要对52个“未摘帽”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村,持续深入开展挂牌督战。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各类资源、强化支持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扩大督战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切实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全面做好健康扶贫总结宣传。

守住底线

综合施策提升经济管理水平

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内部控制不够严格、业财融合不够深入、预算统筹力度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够有力等问题。会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三年专项行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等要求,坚决守住经济管理底线,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

今年6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的主题,从5个方面列出24项重点内容。会议透露,国家层面将针对经济管理的不同领域,进一步出台具体规范性制度文件,各地各单位要建立工作机制、制订活动方案,努力提高运营效益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组织实施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三年专项行动方面,会议要求各地坚持“谁项目、谁管理,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所有采购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在全行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采购工作监管体系。要针对采购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章立制、强化内控,采取综合举措,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系统形成采购管理长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围绕医院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工作,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提质增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院院长施秉银介绍,医院牢牢牵住工程造价和招标采购的“牛鼻子”,在工程造价方面,实施工程结算及全过程跟踪审计,并且同财务、招采部门建立招标、结算付款联动机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坚持过“紧日子”就要对各项支出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会议要求,委预算单位要更加严格地制定各类支出政策和制度办法,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加强评估论证,不得铺张浪费、敞口开支。要组织定期评估,强化预算执行与绩效“双监控、双督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