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幼儿园卫生管理
卫消网:做好业务规划和管理 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_主题-课程-幼儿园园长园地-目标-备课
2018-07-17  浏览:246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业务园长的自我认识

业务园长是园长的得力助手,是幼儿园重大决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她不仅要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谋划策,还要抓好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更要深入一线亲自带领老师们干;既要考虑新教师的培养,又要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做好日常教学管理,还要面对上级的一些突击性的活动。有人称:业务园长是贤内助、实干家!

“管理者的本分,在求工作之有效”——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

如何提高业务园长工作的有效性

一、分析

1.分析什么?

本园保教工作中突出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需求

园所特点文化、资源

2.分析目的?

确立本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起点和方向

3.夯实分析的基本功

多看、多听、多学习、多交流

二、规划

目的:将幼儿园发展愿景与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

制定园“十一五”发展规划

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三、组织

目的:达成多层次合作研究、互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一)促以班组长为主的课程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课程组:园本综合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完善——梳“目标”、理“途径”,提高课程内在要素的“相关度”和“综合度”

第一步:对综合课程“平衡性”与“综合性”的追问和探究

@_@我是分割线@_@

(1)综合课程是否存在“课程偏差”?

(2)综合课程的“课程偏差”到底偏差在哪里?偏差有多大?——从“课程目标”和“实现途径”全面梳理课程体系

(3)课程“平衡”了,是否就代表课程“综合”了?——对“活动目标”与“主题目标”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以每个主题的“主题目标”和“主题思路”为依据,对主题下所有教学的“活动目标”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进行逐一审查和判定,并根据密切程度的高低,将“教学与主题相关程度”分为“有密切联系、有一些联系、没有联系”三个等级。

教研过程带给教师的冲击是:发展课程意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考虑:

——主题活动目标合理吗?

——活动合理吗?

——教学目标应落实哪些核心经验?

——教学策略有效吗?

转变:

——教学意识更多关注教学的技术问题

——课程意识更多的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什么?

形成系统思考:

——每个环节是一节活动的一个局部

——每个活动是一个主题的一个局部

——每个主题是一个学年的一个局部

——每个学年是整个学段的一个局部

……

第二步:对综合课程目标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1)首先对每个主题的“主题目标”作出准确的定位,并用精炼的目标语言明确表述出来。

(2)在主题目标下理清“主题思路”,按照“感知积累-表现表达”基本逻辑,安排各个主题活动的展开顺序。

(3)对原来与该主题无关或相关度较低的活动,通过对其发展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能够作出“相关性”调整的,继续保留在该主题中。如果确实不能与该主题有机融合,再看它能不能在其他主题中发挥它本应具有的发展价值,经过适当的调整融入到其他主题中去。

(4)根据主题目标的需要,适当补充部分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5)对主题目标的实现途径进行严密的综合考量与统筹规划:哪些目标通过集体活动、哪些目标通过区域活动、哪些目标通过专业活动室活动或日常活动等来实现,以保证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最优化”。 特别是要发挥为数不多的集体活动的效益的最大化,凡是通过日常活动或区域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来实现。

@_@我是分割线@_@

(二)促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各领域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领域教研组:提高教师把握各领域教学规律的能力

(三)促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1、目前年级组备课存在的问题:

内容:集中在讨论年级组大活动上。

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因在于教师的主体性未得到激发。年级组长一言堂。

结果:课程目标有所流失

2、年级组备课的含义

“年级组集体备课”是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种教研工作方式。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的研究本年龄段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研工作方式。(如:主题活动)

3、年级组备课的流程

(1)前期准备:

——角色分工(主备课、副备课):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生活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

——浏览主题目标、内容等

(2)正式备课

——回顾阶段:交流、反思、总结前一主题实施情况,对前一主题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和评价。

反思的内容:包括教材本身的问题、材料的问题、以及印象特别深的活动,对课程作了哪些调整?对儿童活动状况及发展水平的反思。

——研讨阶段:分析、理解新主题的价值与主要思路

质疑:主题目标定位(适宜性),主题发展线索

互动:内容设置(科学性)主备课负责考虑主题目标的落实、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实施。如某一领域目标通过哪些活动、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落实。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哪些活动可以怎样调整等。

——形成共识阶段:各成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主备课的发言、形成共识。

四、管理

1.对教研活动的管理

活动时间

活动过程

灵活调整

例:规范研究——完善“学术沙龙式研讨课”

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型课例”为载体、以“专家引领下的互动式研讨”为提升途径的“多位一体”的课程研究模式。旨在充分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充分利用专家的研究资源,变教师的“盲目的被动的消极应付”为“明确的主动的积极参与”,变专家的“无备的现场的即兴指点”为“有备的全程的深度指导”,使课程与教学问题得到深度解决。

@_@我是分割线@_@

2.对资料的管理

例:成果积累——纳“百言”,做“简报”

目前,实幼已积累了二十多期的课程简报,发现“简报”的“出版”使得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

——为“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

——推进了课程研究的深度。

——实现了每一次课程组研究活动的价值最大化。

——“课程活动简报”本身对研究活动就是一种潜在的规范。

——“课程活动简报”本身对研究活动也是一种导向和暗示。

一期期的课程简报不仅记录了我们的课改过程,还使得这些有益的经验成为了实幼的宝贵财富而薪火相传。

3.完善各类表格

大事记、阶段计划表、课题组活动记录、学期小结表……

对教研活动的体会

一、建立园本教研的整体观:教研与日常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的关系,是一个整体,不是孤立的。

二、教研的目的不是推出几个精品课,而是形成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研究机制。

三、关注教研活动的连续性。

四、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事前计划、关注过程(交流、研讨、记录),事后整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