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热点时评:不要轻易否定全民补碘的_碘盐-热点-检出-食盐-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4  浏览:199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热点时评:不要轻易否定全民补碘的科学性-全民,检出,食盐,健康,消毒液,手上,甲状腺,碘盐,疾病,科学性,热点,洗手,否定,杆菌,道理,缺乏,微量元素

凡事过犹不及,即便是大米饭,吃多了也撑得慌,更何况是微量元素碘消毒液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等肠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大便后手被污染,如在大便后所用的卫生纸张数少,手指就可能被污染。在报告,经营鱼、肉类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50%以上,经营副食品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64%。也有报告,生产糕点人员的手有80%以上检出大肠菌群。而一般市民及工人手上大肠菌检出分别为13%和8%,因此科学的洗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彻底的洗手方式应该是:1、在手上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仔细刷(要剪去指甲);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3、把消毒肥皂液滴(或含氯消毒液)在手上数滴,双手涂擦进行消毒;4、暖风吹干洗手除菌液。8月12日《重庆晚报》消息说,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

 

  这则新闻很具有眼球效应,讲的道理也通俗易懂。补碘恰如吃药,过量不仅不治病,反而损害健康。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上的问题可谓风声鹤唳。这也不奇怪,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上从来也是《小题大做》的多,这恰恰说明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但就全民加碘这件事来说,恐怕不应片面放大健康风险,更不能与三聚氰胺等事件相提并论。

  我给补碘设定了一个理想状态:精确测量每个公民的体质,了解其每日食盐摄入量,然后决定给每袋食盐加多少碘——这是最科学的,但恐怕也是最不切实际的。打个简单的比方,我现在很少吃鸡蛋黄,因为胆固醇偏高,这是体检的结果,但我的父辈或祖辈是不知道胆固醇这个概念的,因为没有体检的条件,每日能下地务农就算很健康了。全民补碘补了15年,15年前是一个什么情况?即便在今日,13亿人口中又有多少人有条件去测量身体内的碘元素是否超标?因人制宜是个美好的提法,假设我们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在市场上提供出不含碘、高含碘、低含碘等上百个盐品,眼下来说,这对全民健康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媒体在炒作碘过量的健康风险时,恐怕也不能不提三个基本事实:一者,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病区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实行普遍食盐碘化政策以来,碘缺乏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二者,全民补碘后,2003年,研究人员在京、津、沪、大连、广东等11个省的城市,对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碘营养又一次进行了调查,这 5个人群的碘营养都基本适宜;三者,缺碘和富碘的确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但是,将甲状腺疾病高发的原因完全归咎于食盐加碘,也不客观,精神压力、感染、过劳、创伤,以及自然、社会环境改变、污染等都会影响甲状腺疾病高发,当下,一些与碘无关的肿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从侧面证明了这个道理。

  说这些,并不是要否定科学补碘、分类补碘的道理,也不是说一刀切的全民补碘就永远正确。只是,我们在衡量或评价一项公共政策的时候,起码不能刻舟求剑,不能拿今天的情况去苛求昨天的理性——这就像读书时我们分析文学作品常用的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一样。全民加碘政策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即便在当下,也是利大于弊。当然,公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存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区别化地补碘也到了可以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但是,全民补碘之善与政策的科学性,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 宋桂芳)


 
预防卫生调查热点微量元素碘盐大米补碘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