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辣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出台 500亿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_征求意见-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服-标准-调味-卫生-制品-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06  浏览:26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酝酿已久的辣条(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进入《落地》准备阶段。
 
  调味面制品即是消费者常见的辣条,据业界统计约有近500亿的产值规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从2014年年底至今,《吃包辣条冷静一下》之类的段子风靡网络,但作为一代网红食品的代表,辣条不仅消毒液内容 1每天工作结束后,由更衣室工作人员收集已使用过的工作服、口罩等,并用专用不锈钢车辆运到洗衣房。 2洗衣工按洁区工作服,准洁区工作服,一般作业区工作服的顺序洗涤。 3根据洗衣机的容量投入适当量的工作服,洗衣机注入温水和洗涤剂,滚动搓洗至清洁止。4将洗净的工作服、口罩等用清水漂洗,直至漂洗水清晰为止。 5将漂洗干净的工作服等放入甩干机,离心脱水8—10分钟。6将脱水后的工作服等用衣架挂在烘干房内烘干。 7将烘干的工作服收下整理整齐。 8用专用的加盖的不锈钢车辆将工作服运到更衣室 9将工作服等用挂衣架整齐的挂在衣架上。 10开启电子臭氧灭菌灯消毒2小时洗手除菌液是段子手的最爱,更是地方食药监部门抽检黑榜中的《常客》。
 
  据《新京报》早些时候报道,2015年至2017年中旬,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局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信息显示,2017年共有4批次辣条抽检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涉及菌落总局超标和霉菌超标。2018年至今,分别在食品安全抽检中检出不合格辣条食品共计33批次。
 
  除了是抽检黑榜中的《常客》,辣条行业还存在标准衔接不上的问题。早在2015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等协办的《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谭斌研究员就曾指出,辣条由于产品品类发展时间短、标准建设滞后,这是造成产业安全的关键。
 
  据报道,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为原国家卫计委——食品伙伴网备注)于2016年11月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机构牵头,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制定好辣条的国家标准。据参与专家透露,新标准出台后将会对辣条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此外,据媒体先前报道,关于辣条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各地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出现了地方标准相互《打架》的情况。如按照宁夏的地方标准,辣条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而依据河南省地方标准,辣条执行糕点类标准,允许限量添加甜蜜素。
 
  对于类似问题,《征求意见稿》中标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面制品的规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后发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最大使用量为1.6(g/kg)。
 
  《征求意见稿》还标明,调味面制品应是以小麦粉和/或其他谷物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油脂等辅料,经配料、挤压熟制、成型、调味、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一定韧性的即食食品。对于辣条常见的《大刀肉》等类似肉类食品名称的标注,《征求意见稿》要求标签标识中应标明产品真实属性《调味面制品》。
 
卫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面制品标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