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日常消毒
卫消网:筷子或传播幽门螺杆菌 应定期消毒3个月换一次_幽门-筷子-螺杆-传染-卫生消毒
2018-07-21  浏览:81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文/本报记者 向娇

指导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陶小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 何松

日前,网上一篇名为《常使用筷子也会导致胃癌》的文章,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有些网友还互传一些研究资料说,中国、日本是胃癌的两个高发国家,其原因是使用筷子和共餐,可以传播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一个因素。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筷子传染胃病有一定道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陶小红说,中国、日本的确是胃癌的高发国家,而且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旋杆菌能破坏胃黏膜,释放毒素,导致胃炎、溃疡并致癌。但现在没有严格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杆菌就是通过饮食传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何松则表示,虽然没有相关的调查能明确说明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但幽门螺杆菌通过筷子传染有一定的可能性。中国、日本的饮食比较常见共餐制,习惯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则实行分餐制,习惯使用刀叉,因此有专家推测西方人很少患胃癌的原因和这个饮食习惯有关。而且现在医学普遍的认识是,幽门螺杆菌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存,它不会通过血液传染、空气传染,就很有可能是通过饮食传染,如唾液、筷子、碗。

筷子定期消毒三月换一次

何松说,虽然胃癌的发生是多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进食腌制(一)空气过滤? 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附着于微小的尘埃上、小水滴(雾滴)内。过滤机制主要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水雾滴)等随气流运动直接碰撞于过滤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重力作用沉除而粘附于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静电作用(纤维带有静电)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于滤材上。空气过滤 使用的过滤介质其孔隙小于细菌或孢子,空气通过时,微生物被阻留在介质一侧。有的过滤介质的孔经间隙大于微生物,为了达到所需的除菌效果,介质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发挥对空 气中颗粒的拦截作用。 或熏烤食品和吸烟、酗酒都是引起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如果一旦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最好立即就医进行根除,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服药物治疗。

此外,现在的家庭都是所有成员的筷子统一洗统一放,如果不彻底洗干净,没有完全杀菌,那么很有可能所有的筷子都会被感染细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家庭养成使用公筷的良好卫生习惯,并定期对筷子消毒,木筷建议3个月更换一次。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