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日常消毒
卫消网:布氏杆菌病的防治_消毒-氏杆菌-传染源-消灭-家畜-卫生消毒
2018-07-07  浏览:10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播途径和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保护易感人畜

经常与家畜接触者,应具备一定的防病知识,既要防止布氏杆菌在畜间传播;又要防止病畜传染给人,特别是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为防止细菌感染,在接产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戴眼镜、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胎衣等物要深埋。现场要用2%氢氧化钠消毒,用具、工作服等可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为更安全,最好预先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增强免疫力。

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家畜患病没有治疗价值,应全部淘汰,消灭传染源。

国家对防制人畜共患布氏杆菌病很重视,有疫情地区几乎都设有专门防制机构,对疫区或疫点的控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的地区因对布氏杆菌病重视不够,至今仍有传染源存在,不时向非疫区扩散。实践证明,检出带菌畜消灭传染源,免疫健康畜增强抗病力,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