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
卫消网:喝汤的五个误区_消化腺-黏膜-摄氏度-蛋白质_
2018-11-30  浏览:4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喝汤的五个误区-喝汤,消化腺,黏膜,蛋白质,摄氏度,食品,食物,口腔,温度,导致,误区,植物性,汤水,鲜味,食道,消化道,饭前

    喝汤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怎么喝也有讲究。人们的喝汤习惯往往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喝汤不吃“渣”

    实验发现,用鱼、鸡、牛肉等含不同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汤虽然看上去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到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

  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因此,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的汤,不仅鲜味叠加,还能使营养更加全面。

  喝太烫的汤 喝滚烫的汤会很伤胃。

    因为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超过此温度会造成黏膜的损伤。一般来说,喝50摄氏度以下的汤更为适宜。

  饭后才喝汤

    饭前先喝汤,既能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促进消化腺分泌,又能起到开胃和减肥之作用。此外,吃饭时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汤水泡米饭

    如果把汤与饭混在一起吃,会导致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同进入胃里,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胃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