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法规
卫消网:网友观点:“鲜”是乳品标准的退步_卫生部-乳品-标准-灭菌-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4  浏览:12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网友观点:“鲜”是乳品标准的退步-杀菌,乳品,灭菌,卫生部,标准,次氯酸,巴氏,标注,征求意见,微生物,网友,退步,产品,病毒,产品包装,轨道,营养成分,杀灭,外层

    2009年10月22日,卫生部在其网站发布公告,就乳品安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关注。食品论坛是国内最大食品技术社区,网友主要是食品行业技术人员、网友们就公告中的乳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标准以及生产规范标准展开了广泛讨论。其中网友安全钮认为:《鲜》是乳品标准的退步。本文论述了该网友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更多讨论见: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15711-1-1.html 。

    序言:一个产品的名称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是无需置疑的,一个不严谨甚至是误导性的术语或者修饰词,可能会对一类产品产生巨大的冲击。

    自2008年12月起,就开始由卫生部牵头,会同十部门对乳品安全展开重新制定修订。经过系统梳理,目前中国各种乳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共160余项,提出了新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框架。

    近日,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多部门完成了《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在网上征求意见,正在征求意见的新标准对乳制品的基本术语定义标准进行界定。其中,要求巴氏杀菌乳,应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鲜牛奶/乳》;超高温灭菌乳可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纯牛奶/乳》。《巴氏杀菌乳》将有可能再度标为《鲜奶》,由此,拉了大半年的《禁鲜令》警报将得以解除。

    新标准中强化了对《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在标识上的区分,明确巴氏杀菌乳应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鲜牛奶/乳》, 灭菌乳则标注《纯牛奶/乳》。一旦区别标注,很可能摊薄常温奶的市场份额,给巴氏杀菌乳阵营提供发展良机。

    首先,我们看看液态乳的分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我们以前二种来说,姑且不谈《杀》和《灭》的区别,类似的产品却有不同的标准命名方法,《巴氏杀菌乳》包含了生产工艺——巴氏杀菌。《灭菌乳》却没有,为什么不能叫《UHT灭菌乳》呢?名称长的标准不是没有,即使叫《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又有何妨?

    其实合二为一制定一个《热力杀菌乳》真的不行?

    一个含糊的形容词《鲜》字,将可能对市场产生对巨大的不公平的影响,甚至对普通消费者产生误导,所以当初才会被取消。没想到今日又有了重返可能。 我们为标准的退步《喝彩》! 科学为某些利益集团让路!

    标识是给普通消费者阅读的,你们知道非专业人士是怎么理解《鲜》的吗?虽然含义主要有:新鲜、鲜艳、味美、独特等,但在这里应该形容的是第一种也就是《新鲜》: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也许还有另外一种理解,《鲜》即没有经过多工序加工或未经过热加工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比如鲜榨果汁。

    本人虽然没有水平参与国标的制定,但感觉其中总似乎有玄机。今天这个风向这个产品这个企业对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大,《鲜&rdq消毒液物理原理上说,次氯酸,氧(O)为中心,与氢(H),氯(Cl)的外层轨道电子的氧结合,形成次氯酸分子(HOCl)。在氯(Cl)的外层轨道,有一价的天空轨道(不成对电子),这里如果电子被挖除,有机物被氧化,功能完全消失了.因此,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广谱地杀灭微生物及病菌的功能(如: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绿脓菌、细菌芽孢、感冒病毒、萨斯病毒、乙肝病毒等)。能够有效杀灭流感、诺如、诺沃克类、O-157、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等的病毒和细菌,预防和快速控制疫情洗手除菌液uo;以温度划分。132°以上的不鲜,以下的保留的《有益》微生物多(这个时候不能考虑其它营养成分的破坏)就《鲜》;明天那个风向那个企业对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大,《鲜》以热力杀菌时间划分。60秒以上的不鲜,以下的保留的营养成分多(这个时候不能考虑《有益》微生物)就《鲜》。

    可是,多长时间多少温度多少工序加工的算《鲜》?既然国标给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请给一个量化范围!并让国人知晓!

    其它产品也曾经围绕一个《鲜》展开过争论,不客气地说:都想给自己披上一件忽悠普通消费者的合法外衣!

    标准要客观、严谨! 不要让科学倒在利益集团的脚下!

 


 
质量安全卫生部乳品标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