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法规
卫消网:《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标准实施4_卫生标准-腊肉-香肠-肉制品-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4  浏览:2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标准实施4年 农贸菜场香肠腊肉仍“裸奔”-制品,腊肉,菜场,次氯酸,香肠,电解,卫生标准,烟熏,致癌,摊主,腌制,农贸,散装,认证,消毒液,裸奔,杀菌,强制性,闸北,质监,产地


    元旦前后,沪上的腌腊制品开始热销。在街头大小农贸菜场,挂满了《裸》着身子的香肠腊肉腊鸡板鸭。

  姜先生昨天致电《冬令热线》,质疑这些菜场散装腌腊制品的卫生问题。

  无证无包装是《主打》货

  记者昨天在普陀、闸北等区的农贸菜场逛了一圈,相比较超市包装销售的香肠腊肉,菜场显得非常《豪放》。烟熏腊肉、腌腊整鸡鸭、烟熏灌肠、腌腊鹌鹑……没有任何包装就挂在瓷砖摊铺上。腌腊制品表面,还附着着烟熏时留下的盐分,并混杂着调料和杂质。大概因为腌腊制品生意好消毒液无隔膜电解操作制备微酸性电解水时,电解后所得的溶液都是消毒剂,生产效率高。而且,研宄表明在接近中性(0-5)的pH值范围内,微酸性电解水中的有效氯几乎完全以次氯酸分子(HC10)形式存在。在电解水中氯所存在的三种形式Cl2、CKT和HC10中,次氯酸分子(HCIO)的杀菌效果最强,其杀菌能力是次氯酸根(ClCy)的80倍左右125、洗手除菌液,记者看到平时做水产、蔬菜生意的小贩也购进了许多腌腊制品挂着在卖。

  这些腌腊制品,大都是无商标、无厂家、无认证的《三无》产品。摊主往往只能说出其所售腌腊制品的大致产地,对其他信息及相关认证,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有的摊主透露,许多顾客来买腌腊制品,都不过问什么产地和认证,主要是看色泽,闻香味,侃价钱,看准谈妥就买。

  工艺不过关《腌腊》会致癌

  早在2005年10月1日,强制性国标《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就开始正式实施。而自2005年12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腌腊肉制品外包装上必须加印(贴)QS标志,否则不允许生产销售。

  强制性规范腌腊制品市场,是因为这类食品安全性十分重要。腌腊制品的腌制工艺很重要,在腌制过程中要进行控温,如果高温腌熏,猪肉的脂肪可能产生出三四苯病芘这种致癌物质。腌腊制品中亚硝酸盐的量也有规定,如果超标使用也会致癌。

  勿买菜场《裸奔》腌腊制品

  相关统计显示,历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本市质监等部门,对腌腊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一向仅在60%—70%左右,有时甚至会低于50%。质监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有认识误区,甚至有人认为,腌腊小作坊的秘制祖传风味更吸引人。历年监督检查结果证明,小作坊出产的腌腊制品安全性非常差,根本无法保证其质量。所以,对于没有QS认证标志的腌腊制品,特别是散装裸售的产品,消费者请勿购买。

 


 
腌腊制品香肠卫生标准肉制品腊肉标准包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