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法规
卫消网: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_卫生部-乳品-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21  浏览:3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乳品,标准,卫生部,审评,起草,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专家组,公开,企业,讨论,意见,主任委员,农业部,公众,参与,代表

    最近,媒体上关于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很多。例如,《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关键性指标在最后一刻被推翻》、《专家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11月30日,针对乳品新国标的相关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初稿由专家起草

    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介绍,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需要经历立项、确定立项计划、起草、初步审查、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

    具体到乳品安全标准的起草,曾参与标准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标准室副研究员王君介绍,起草工作由包括协调小组和专家组的工作组来完成。

    据介绍,协调小组由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牵头,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局、疾控中心、轻工联合会,以及乳业协会和奶业协会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而专家组则由相关部门推荐的专家组成。

    在卫生部提供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中,记者看到,其中包括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3人,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学者5人,三元、蒙牛、伊利、光明、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品企业代表9人。据介绍,参与了标准起草的专家有70多位。

    为什么选择企业代表作为专家组成员?张旭东表示,标准的制订,必须具备尽可能广泛的代表性,而生产企业作为乳品安全的重要一环,理应被纳入其中。

    据悉,标准最终确定需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食品安全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进行评审,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如污染物、添加剂、检验等环节。在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标准提交食品安全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进行更广泛的讨论。主任会议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技术总师、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也是主任会议的组成人员。

    同样参与了标准起草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介绍,审评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每个分委员会30人左右,总共350人。

    在卫生部网站公布的委员名单中,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陈啸宏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任副主任委员。

    各部门协商定稿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大企业绑架了标准》的说法,张旭东的回答斩钉截铁。

    张旭东介绍说,在乳品标消毒液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和化学法,电解法使用广泛的是隔膜电解法,以食盐为原料,在电场的作用下生成含有二氧化氯,微弱微酸性次氯酸水次氯酸钠、双氧水、臭氧的混合溶液,二氧化氯的浓度一般仅为10-30%左右,大多为氯气。化学法主要有以氯酸钠和亚氯酸钠为原料的两类发生二氧化氯的方法。在氯酸钠法生产二氧化氯过程中,若用氯离子作还原剂,则制得的二氧化氯存在纯度低的缺点,而亚氯酸钠法制得的二氧化氯比例高,一般在90%以上洗手除菌液准立项的时候,财政就安排了充足的经费,不存在让企业赞助的问题。

    事实上,为了保证标准制订的中立和公正,审评委员被严格要求《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者从事与审评工作相冲突的工作》。

    《尽管参与起草的专家组里有企业的代表,但是可以肯定,任务没有落到某一个具体的企业身上。》刘秀梅表示,整个乳品标准的出台,是专家组讨论的结果。《也许不排除在工作组里,具体负责执笔的是某一个企业的代表,但他表达的是专家组的意见,而非自己的企业。而且,最后定稿的也是专家组。》

    她同时强调,标准在提交讨论时,都不是在分委员会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是全体讨论,以保证标准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获得认可。

    针对有关专家提出的《关键指标在最后时刻翻盘》的说法,张旭东表示,为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意见,审查之前、前期审查等各个环节,都召开过听证会、研讨会,很多专家参与了讨论,但并不是决策层面的讨论,最终的审评决策机构是标准委员会分委员会和主任会议。

    王君强调,乳品标准的出台,可能和原始材料相差甚远,《标准的最终确定,也是各部门协商一致的结果。》

    以蛋白质含量标准为例。据介绍,在形成草案时,蛋白质的标准是分季节设置的,冬季为2.95克,夏季(4月—8月)为2.8克,是考虑了地域、气候对奶牛泌奶的影响等客观规律得出的。但由于乳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确保公众安全的,农业部根据调查结果,参考泌乳规律和我国奶牛的品种,建议将标准定为2.8克。

    在张旭东看来,乳品国标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底线》。事实上,大多数乳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标准都严于或高于国家标准。

    《乳品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旭东指出,根据我国乳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一步投入,在加强规模化基地建设,提高奶牛养殖的基础设施和水平后,乳品标准也会适时改变和提高。

    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务公开项目

    有专家认为,标准制订过程不透明,是乳品标准从公布至今仍然不断遭受质疑的重要原因。也有专家建议,只有公开标准制订过程中的会议纪要,才能够消除公众疑虑。

    对此,王君指出,在乳品标准的制订过程中,曾多次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举办专家、消费者代表、行业代表研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了解释和回应。《我们可能无法就每条意见向每个人作出一一解释,但是对于公众反映比较多、意见相对集中的疑问,我们都进行了回应。》

    据她介绍,征集到的所有意见,在分委会讨论之前,都通过编制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陈述。每一条意见是什么,为什么采纳,或者为什么没有采纳,都有详细的说明。《专家基于什么来进行审评,这些编制说明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意见。》

    据介绍,专家要求公开的会议纪要,并不属于政务公开的项目。《但是食品安全标准,公众关注度很高,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应该给予充分支持,希望能在相关措施配套相对完善之后,逐步公开》,张旭东表示,《毫无疑问的是,公开必然是一个方向。》

    新标准出台后,卫生部网站公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包括23个问题,详细回答了带有普遍性的疑问。关于为什么修订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问答中也有明确的解释。


 
征求意见卫生部食品安全乳品标准
 相关专题:乳业新标准争议:全球最低?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