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法规
卫消网:中青报:食品安全标准可以“被协调”吗_菌落-卫生部-乳品-蛋白质-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20  浏览:14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中青报:食品安全标准可以“被协调”吗-公众,乳品,菌落,国标,标准,专家,卫生部,蛋白质,光明,食品,呼吁,质疑,电解水,起草,出台,相关部门,篡改,协调

    据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表示,乳品新国标初稿由蒙牛、伊利及光明集团等起草。送审稿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这两项关键性标准在国标出台前被"莫名"推翻,新标准被指"倒退".专家呼吁卫生部公开会议纪要,让公众了解订标过程。(《人民日报》11月28日)

    当公众质疑"乳品新国标倒退25年"时,卫生部则回应:"符合国情","不影响成品乳质量";当速冻水饺被允许含有金球菌、公众质疑《速冻面米制品》新国标降低时,相关部门回应: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标准是提高了".当公众质疑一些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被大企业绑架时,相关部门都是斩钉截铁地一一予以否认,辩称标准制定都是公开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听取了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的意见……

    老百姓不是专家,新标准是提高还是降低,只能凭直接的感觉和有限的常识消毒液适用范围广,强酸性电解水生产过程中产生同等数量的碱性水,而碱性水利用率通常较低、用量较小,如果不经适当处理直接排放,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又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微酸性电解水用无隔膜电解方式生产,原料液全部生成微酸性电解水,不产生任何废水,因此,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电解水利用率。微酸性电解水pH值在0-5,接近中性,腐烛性小,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食品加工与储运、果蔬保鲜、餐饮、医疗器械洗漆、工作人员洗手、种植、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领域,其高效的杀菌效果还可用于植物栽培,减少或替代部分农药的使用洗手除菌液;老百姓没有路径参与标准制定,哪知订标过程是否藏污纳垢?所以,面对一些食品安全"新国标"被降低,一些公众和媒体虽然也会零散发出弱弱的质疑声,但总会淹没在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的强势"回应"中。

    但是,有些专家学者还是有良知的,他们也会"说实话",还事件一个真相,告诉公众内幕。从"内幕"中我们不难发现,乳品新国标就是由蒙牛、伊利及光明集团等起草的,与公众猜测别无二致。至于制定过程,当然也是轰轰烈烈,然而,事实却证明,以前忙忙碌碌的讨论、调研和专家意见都是摆设,以前确定的"关键性标准",即后来公众广为关注的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在最后一刻"翻盘",被篡改了--送审稿明明规定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而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却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谁篡改了"标准",在哪个环节篡改的,几位专家的回复是"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但有句话却是一语道破天机--标准改变是各部委协调的结果。

    呜呼!原来有些食品安全标准出台的依据,竟然无视公众生命健康,而是要维护行业和个别大企业的现实利益,并且可以协调、变通的。至于公众利益如何保障,恐怕只能用强词夺理与无耻的瞒骗来欺世盗名了。

    能否这样猜测:乳品新国标出台的"内幕",仅仅是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一个"缩影",其他诸如水饺新标准、食品添加剂等标准的制定,是否也被一些既得利益者绑架和操纵,其出台基本遵循这样的路径:先是行业龙头企业起草,然后是专家讨论走走形式,最终却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协调"拍板"决定?假如是,那么,有些食品安全标准的合法性值得商榷,公众的生命健康则无从保证。是此,公众就不能做沉默的羔羊,任由一些既得利益者为了谋利,而肆意戕害我们的生命健康。而应该去呼吁,去抗争;也需要有更多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去揭批,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去争取权利。

    针对乳品新标准之争,有专家呼吁公开会议纪要。其实,这样的呼吁很有必要,只有公开,才能解除公众疑虑,还原真相,也才能让公众参与监督,透视新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假如其制定与出台真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就应该推倒重来。唯如此,才能服众,也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民的健康。


 
伊利卫生部食品安全乳品蒙牛菌落总数光明蛋白质标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