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卫生部称油炸薯条含毒可致癌_丙烯酰胺-薯条-致癌-卫生部-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5  浏览:15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卫生部称油炸薯条含毒可致癌-丙烯酰胺,卫生部,毒性,塔内,油炸,致癌物,食品,代谢,冲洗,淀粉,危害,接触,薯条,致癌,检查,炸薯条,水垢,报告,饮水,水塔,体内

卫生部前日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并提醒居民改变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这是继今年4月卫生部发出警示公告后的再一次强调。

卫生部指出,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而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存在着潜在危害。

为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卫生部建议居民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又要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同时还要平衡膳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炸薯条含丙烯酰胺超饮水500倍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消毒液首先切断水源,排放塔内清水 2放完后施工人员进入水塔,打开塔内排污管排放塔内沉淀物 3用清水冲洗、打扫直止没有污物为止。 4用漆铲铲除塔内四周硬质水垢残留,水垢排入下水道。 5由施工人员用硬板刷带水刷洗池壁污垢四次,待检查没有水 垢后再用塑料刷清洗内池壁。 6塔内清除干净后,并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污垢,将排水管口堵止。 7向塔内进水至正常水位,加入微弱微酸性次氯酸水次氯酸钠,使塔内水的有效氯含量为100PPM,消毒4小时。 8 4小时后,由水工将清毒水放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进行换水4次。 9感官检查,使用前进行感官检查,如检查不合格,重复前程序。 相关记录 水塔清洗消毒记录洗手除菌液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最大限量的500多倍。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

丙烯酰胺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

卫生部前日公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报告》中指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报告称,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生殖毒性作用表现为雄性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力下降及形态改变和生育能力下降。

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包括乳腺、甲状腺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994年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其列为2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报告还指出,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
 
卫生致癌薯条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