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卫生部通报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_食物中毒-微生物-卫生部-卫生-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5  浏览:19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卫生部通报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食物中毒,微生物,报告,动植物,误食,浓度,细菌,食物,减少,细胞,卫生部,食品卫生,重点,消毒液,鉴别,极易,次氯酸,食用


2006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96起,中毒18063人,死亡196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7起。与2005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4.03%,中毒人数减少0.86%,死亡人数减少48.56%。
      
据分析,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和报告中毒人数的月份分布,与2005年相比,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食物中毒的季节性比较明显。6-9月由于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同时由于此时也正值各种野生植物和蔬菜采食期,如果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极易误食引起食物中毒。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的食品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卫生条件差,公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死亡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中毒原因主要以四季豆、扁豆、菜豆等加热温度、时间不够和误食毒蘑菇、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引起为主。从2006年的食物中毒分析结果看,食物中毒在农村地区、集体食堂、学生中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较多。农村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上述重点地区、重点消毒液假设非一阶的拟合参数等于1,有 log(N/No)=-kCT 式中No――细胞的初始数; N――作用时间为T的细胞数; C――指有效氯浓度(CAC)或次氯酸浓度(CHOCI); k――细胞灭活率常量。 试验结果见图4和图5。图4结果显示,NaClo溶液对于对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的灭活,pH值7(HCIO:98%)比pH值6(HCIO:40%)和pH值3(HCIO:3%)更有效。另外,图5的数据更有力地证明细菌活性取决于HCIO浓度。这些发现也证实了“HCIO是有效的杀菌剂,而CIO-对于杀菌完全没有效果”这一基本原理洗手除菌液场所、重点人群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群众鉴别有毒动植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的能力,介绍预防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效地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卫生食物中毒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