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论文引发轩然大波“奶中含苯甲酸”_世界卫生组织-苯甲酸-乳制品-消毒液-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4  浏览:23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论文引发轩然大波“奶中含苯甲酸”作者称遭曲解-苯甲酸,乳制品,婴幼儿,消毒液,论文,世界卫生组织,检出,消毒,奶粉,含量,食品,研究人员,声明,引发,国外,包括,配方,广州市,的是

  戚平向本报发来声明澄清,称论文于去年4月投稿,近日发表给公众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作者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对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风险评估为《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存在苯甲消毒液消毒:墙面、地面、排水沟、工作台、冷却池、输送带、滑槽、振动筛、甩水机、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筐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金属探测仪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换鞋室、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金属探测仪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6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5步骤操作洗手除菌液酸,因此可以认为苯甲酸是食品(包括牛奶)中的一种天然成分》。

  目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只要正常食用,其摄入量远低于权威组织规定的安全值,因此是安全的。

  论文中没说过中国的乳制品苯甲酸含量比国外高一些这样的话,实际上用以对比的是国外一位学者在1989年录得的数据,是一种时间上的对比。

  ———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研究人员戚平

  本报讯(记者 方舒阳 实习生卢佳丽)一篇论文,将中国奶业再次拖入争议漩涡。近日,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研究人员戚平在国际期刊《食品管理》发表论文指出,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国内部分乳制品检出苯甲酸,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昨日,戚平向本报发来声明称其论文被媒体误解。

  一篇论文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国内某新闻网站在显著位置刊载消息称,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研究人员戚平等人在《食品管理》上发表论文称,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

  这则消息称,戚平的论文显示,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研究人员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苯甲酸,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为85.7%,这一数据比国外的高一些。

  该消息称,戚平表示,这些苯甲酸应该不是人为添加的,且含量尚未超过世卫组织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推荐值,但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发表这篇论文的《食品管理》系英国一份专业杂志,其影响力在同领域的103种期刊中排名第24位,属于权威性较高的专业杂志。该消息随即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凤凰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将产生长期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特殊人群》非指婴幼儿

  昨日下午,这篇论文的撰写者戚平以个人名义向本报发来一份声明,针对部分新闻媒体关于其论文的报道进行了一些澄清。

  在声明中,戚平指出,苯甲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乳制品中一般都含有苯甲酸,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世界卫生组织对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风险评估为《 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存在苯甲酸,因此可以认为苯甲酸是食品(包括牛奶)中的一种天然成分》。尽管我国规定乳制品中《不得添加》苯甲酸,但这并不等同于 《不得检出》,因为奶制品中的苯甲酸是天然存在的内源性物质。

  至于某些网站的报道中以他的口吻称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及长期摄入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戚平认为他的论文中并无这样表述,他在论文中只是强调应对婴幼儿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而且论文的结论显然被忽略,即目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只要正常食用,其摄入量远低于权威组织规定的安全值,因此是安全的。且这里的《特殊人群》根据世卫组织的文献,指的是类似于花粉过敏等体质敏感的人,而非婴幼儿。

  《发表时间非我能左右》

  此外,戚平否认曾说过中国的乳制品苯甲酸含量比国外高一些这样的话,实际上他用以对比的是国外一位学者在1989年录得的数据,是一种时间上的对比,考虑到近30年来各种因素的变化,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不同并不奇怪。

  戚平在声明的最后称,这篇论文在2008年4月已经投稿,纯粹是一篇学术论文,其发表的时间不是其所能左右的。但由于目前中国乳制品深受各种事件困扰,文章刚好在这个敏感时期被发表,引起各方误解,给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忧,对此他深表歉意。


 
食品世界卫生组织乳制品牛奶风险评估苯甲酸钠苯甲酸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