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卫生消毒
卫消网:该消失的不只是乳品包装上的无抗_乳品-排泄物-词儿-卖家-食品卫生消毒
2018-08-14  浏览:125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该消失的不只是乳品包装上的无抗-不含,乳品,抗生素,排泄物,词儿,卖家,老百姓,富含,字眼,市场,质量,超量,残留,消毒,柠檬,干粉,企业,买家,道理

    从今天开始,一个曾经在乳品包装跟乳品广告里经常出现(当然,也许不少人压根儿没在意)的词儿将逐渐消亡,这个词儿就是《无抗》。据卫生部等六部门的说法,《无抗奶》等宣传中的《无抗》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字眼。

    咱们都知道,牛吃百草,就像人吃五谷杂粮,时不时生点病是正常现象,而对付奶牛经常生的病——乳腺炎,直接打抗生素,比如青霉素、链霉素什么的是全球最流行的药方。打了抗生素的牛在三四天里产的奶多多少少都含抗生素(道理跟农药残留一样),也就是所谓的《有抗》。

    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各国都禁止了乳品抗生素残留超量(2001年中国也出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按道理讲,《不含抗生素》是通用的、最起码的国际标准、安全标准,中国乳品早就该做到这一点,而绝不仅仅是如六部门昨天所言的——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才必须达到《无抗》。

    如果说,眼下中国乳品全都符合《无抗》这一基本标准,那么乳品企业单独把《无抗》拎出来大肆宣传确实是忽悠老百姓多掏钱的伎俩,那么要打击的不过是糊弄人的广告或者包装。但如果说,部分乳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冰淇淋等等)仍然《有抗》,那么该下工夫做的就不单是跟字眼较劲,而是拉网式严查乳品里残留的抗生素到底有没有超量。

    更何况,这几年食品业里的热门词儿又何止是《无抗》?从《不含防腐剂》到《不含添加剂》,从《富含益生菌》到《富含胶原蛋白》,可以说,只要有一家企业打出大旗称自家产品《不含某某》或者《含某某》,不过两三个月,市场上就会出现类似产品铺天盖地的热闹景消毒液④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1/5用量加入排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洗手除菌液象。热门产品是一拨拨炒出来了,可老百姓始终不明白,不含的是不是真的不含,含的又是不是真的好,掺进去的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没有个限量?对一些俨然成为潮流的《含》或《不含》,有关部门会不会检测,生产企业又有没有权力胡乱炮制产品包装,在上头应景地打上《不含某某》或者《富含某某》的字眼?

    经济学家阿克尔罗夫曾以一篇论文拿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篇论文讲的是《柠檬市场》(柠檬在美国俚语里是《次品》的意思)。什么是《柠檬市场》?阿克尔罗夫举了个例子,比如二手车市场,当卖家明显比买家知道更多信息,而且买家无法依靠外部力量来验证卖家所说的时候,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砍价以避免损失,即使卖家说得天花乱坠,买家也跟啥都没听到一样。久而久之,好点的车将退出这个市场,因为好东西也卖不出个好价,而烂车将充斥市场。

    这个道理,其实放到哪个行业都一样,特别是食品行业,当老百姓没法子一眼看穿质量、特别是指向更高价格的那部分质量(比如《不含某某》或者《含某某》),而监督机制不能让他确信那些宣传、那些包装的时候,他能做的就是比较价钱,而不相信你的宣传、你的包装。这时候,真正为了不含点什么而付出代价的企业(比如实现《无抗》要支付比较高的检测成本)会成为被动的一方。时间一长,企业就不愿意真正提高质量,老百姓也不肯真正相信质量,一个《热点》无法创造长久的利润,而只能沦为大家的包装。

    所以说,有关部门的责任,是鉴别和维护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面儿上写没写很重要,里头有还是没有更重要。


 
卫生广告五谷杂粮无抗奶乳品包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