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常识
卫消网: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_幼体-胰腺-患病-
2018-08-26  浏览:12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对虾,幼体,胰腺,细菌,患病,感染,杆状,病变,脱落,环境,控制,流行,原生动物,外界,继发,灰绿色,营养,病毒,活动力,摄食,病状,甲壳,创口,藻类,消毒剂,浅绿色

1.病状


在斑节对虾幼体期,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病虾除一般的疾病表现外,常见肝胰腺变白现象。较大的患病个体体色变深,可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浅绿色,甚至变灰绿色;活动力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弱,摄食差;自洁能力减弱,以致体表和鳃部常有大量藻类和原生动物和外共生性细菌附着。有时可因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出现甲壳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细菌感染。


患病对虾的病变也是集中在肝胰腺和中肠,表现为肝胰腺或中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甚至整个器官功能的丧失。环境中的各种细菌很容易经细胞脱落所产生的创口进入虾体,造成继发性感染。


2.防治方法 


有此病流行的地区应对养殖场所及器具彻底消毒,并销毁患病或死亡的对虾。非流行地区应注意引进品种的检疫,同时注意对易感种的观察。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适当的营养,尽可能减少外界压力对虾体的不利影响。采取将幼体用清洁海水清洗的方法,也可预防此病的流行。设法控制继发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细菌感染,用消毒剂等控制体表的附生生物。采取环境、药物和营养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