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消毒
卫消网:优质大闸蟹养殖技术如何?_围网-河蟹-水草-
2018-08-25  浏览:9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优质大闸蟹养殖技术如何?-放养,水草,围网,河蟹,投放,消毒,淤泥,主要是,水温,水质,密度,底质,敌害,养殖技术,饵料,生石灰,观察,情况,环境,丰茂,目的,泼洒,成活率,撤掉,藻类,拉网

嗯嗯

  优质大闸蟹养殖技术如何?

投苗准备

  用拉网拦住防逃,杀菌消毒清塘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以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的目的。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 ,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种好水草

  养殖大闸蟹,首先要种好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大闸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主要以藻类为主。也可放入适量田螺。

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原则。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放养时水不能太深,以1.5—2米为宜;温度在20—25度最合适。

放养密度

  在水草丰茂、水质清新的环境下,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这样使大闸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

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