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竹卷心
2018-09-19  浏览:12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竹卷心-【中药】:竹卷心,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竹针 -本草,音名,竹茹,草药,止渴,火伤,消暑,清心,形态,禾本科,民间,植物,生津,几种,广东,解毒,别名,用量,摘录,无毒,用法,辞典,备注,清晨,功能主治,出处,来源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hú Juǎn Xīn

【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心除烦,消暑止渴。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

②《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钱。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备注】几种常见的竹,其幼叶在民间一般均作竹卷心供药用。如广东地区习用粉箪竹的幼叶;四川民间习用慈竹的幼叶等。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