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钻秆虫
2018-09-19  浏览:2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钻秆虫-【中药】:钻秆虫,凉血,解毒,便血 -幼虫,灰黄色,寄主,螟蛾,秫秸,褐色,背面,音名,后缘,生境,分布,动物,成虫,华北,外缘,便血,黄褐色,胸腹,斑纹,硬皮,末节,外方,淡黄,淡紫色,劈开,前胸

【出处】《东北动物药》

【拼音名】Zuàn Gǎn Chónɡ

【来源】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劈开取虫,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成虫体长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灰黄色,翅外方右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白色。幼虫体长2~2厘米,头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近后缘有2个。

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虫在寄主茎秆内越冬。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及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治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