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紫萁苗
2018-09-18  浏览:6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紫萁苗-【中药】:紫萁苗,外伤出血 -孢子囊,林下,音名,嫩苗,生境,分布,圆形,拉丁,叶柄,卵形,植物,长圆,基部,楔形,深棕色,根茎,条形,孢子,鳞片,锯齿,幼时,甘肃,贵州,湖北,广西,等地

【拼音名】Zǐ Qí Miá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嫩苗或幼叶柄上的绵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粗壮,横卧或斜升,无鳞片。叶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状,小羽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匀密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强度收缩,小羽片条形,长1.5-2cm,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形成长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成熟后枯萎。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脚或溪边的酸性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