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棕榈花
2018-09-18  浏览:287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棕榈花-【中药】:棕榈花,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 -本草,瘰疬,棕榈,血崩,拾遗,天宝,音名,皮条,草药,脑溢血,实用,花苞,血气,陕西,重庆,成份,用量,摘录,参见,妇人,用法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拼音名】Zōnɡ Lǘ Huā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花。

【原形态】详棕榈皮条。

【化学成份】参见棕榈皮条。

【性味】

苦涩,平。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重庆草药》:温,平。

③《陕西中草药》:味涩,性凉。

【功能主治】

治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

①《本草拾遗》:破血,

②《履巉岩本草》:食之破妇人血气,不作胎孕。

③《天宝本草》:酒熬治气火瘰疬。

④《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高血压症,有预防脑溢血之功。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血崩,肠风,血痢,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本草拾遗》: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轻服。

【附方】治大肠下血:棕笋(即棕榈之花苞)煮熟切片,晒干为末,蜜汤或酒服一二钱。(《濒湖集简方》)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