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阴地蕨
2018-09-17  浏览:90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阴地蕨-【中药】:阴地蕨,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 -阴地蕨,孢子囊,滤液,角形,叶柄,木质部,孢子,直径,皮层,金鸡,细胞,根茎,木栓,甲醇,色谱,溶液,棕黄,卵形,细辛,粉末,鉴别,淡红,薄壁,黄绿色,浸渍,草图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阴地蕨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叶似青蒿,茎青紫色,花作小穗,微黄,根似细辛。七月采根苗用。

【拼音名】Yīn Dì Jué

【英文名】Ternate Grape Fern Herb, Herb of Ternate Grape Fern

【别名】一朵云、花蕨、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郎萁细辛、背蛇生、破天云、散血叶、小春花、蛇不见、吊竹良枝、良枝草、独脚金鸡、丹桂移星草、黄连七、鸡爪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pteridium ternatum(Thunb.)Lyon[Osmunda ternata Thunb.;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

采收和储藏:冬季至次春采收,连根挖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cm以上。根茎粗壮,肉质,有多数纤维状肉质根。营养叶的柄长3-8cm,叶片三角形,长8-10cm,宽10-12cm,3回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有长柄,呈长三角形,其上各羽片渐次无柄,呈披针形,裂片长卵形至卵形,宽0.3-0.5cm,有细锯齿,叶面无毛,质厚。孢子叶有长梗,长12-22cm;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长5-10cm,3-4回羽状分枝;孢子囊无柄,黄色,沿小穗内侧成两行排列,不陷入,横裂。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丘陵灌丛阴地或山坡草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长0.5-1cm,直径2-3.5mm,表面灰褐色,下部簇生数条须根。根长约5cm,直径2-3mm,常弯曲,表面黄褐色,具横向皱纹;质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总叶柄长2-4cm,表面棕黄色,基部有干缩褐色的鞘;营养叶柄长3-8cm,直径1-2mm,三角状而扭曲,具纵条纹,淡红棕色;叶片卷缩,黄绿色或灰绿色,展开后呈阔三角形,三回羽裂,侧生羽片3-4对;叶脉不明显。孢子叶柄长12-25cm,黄绿色或淡红棕色;孢子囊穗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而微苦。

以根多、叶绿者为佳。

2.显微鉴别 根(直径3mm)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木栓化,无根毛。皮层宽阔,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成熟根的木质部多为四元型,少数三元型;木质部中央常镶嵌4-8个薄壁细胞,管胞多角形。

根茎(直径3.5mm)横切面:最外层1-3列细胞木栓化;皮层宽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为外韧管状中柱,有时可见1个叶隙,有时可见束中形成层。木质部管胞多角形;木射线明显,由单列细胞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大多充满淀粉粒。

叶柄(直径2mm)横切面: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外壁角质层明显。中柱呈U字形;在中柱凹陷处,常可见1-4个空腔。

孢子囊穗粉末: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近极面外凸,三边微凹;极轴长12-21μm,赤道轴长29-44μm;具明显的3裂缝,裂缝细长,几达孢子赤道线;周壁具粗而明显的疣状纹饰。

【化学成份】含阴地蕨素(ternatin),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甙。叶的浸出成分水解后得木犀草素(luteolin)等。

【药理作用】100%鲜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渍过夜,水浴加热1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液5滴,振摇后,沿管壁缓慢加浓硫酸1ml,在两液交界面呈紫色环。(检查糖类)②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滴加浓盐酸数滴,即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樱红色。(检查黄酮类)③取滤液1滴于滤纸上,滴加1%醋酸镁的甲醇溶液1滴,烘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呈明显的亮绿色荧光斑点。(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板上,自然干燥。用苯-丁酮-甲醇(3:1:

1/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