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月桂子
2018-09-17  浏览:18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月桂子-【中药】:月桂子,月蚀疮,月桂实 -本草,拾遗,果皮,子叶,柱头,花被,月桂,国药,药理学,长约,果实,雌雄异株,音名,雌花,雄花,疥癣,雌蕊,花梗,种皮,花药,紫色,生境,棕黄,雄蕊,分布,卵形,叶柄,子房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Yuè Guì Zǐ

【别名】月桂实(《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实。

【原形态】

月桂(《本草拾遗》),又名:老利儿。

常绿乔木,高可达9~12米,树皮黑褐色。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约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稍波状,反卷,深绿色,破碎后有清香;叶脉羽状,两面隆起;叶柄长约1厘米,紫色。伞形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小,直径3~4毫米,黄色,总花梗长约1厘米,梗基有总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钝圆;雄蕊12,每轮3数排列,花药内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头短,稍成头状。浆果椭圆形,暗紫色。花期4月。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常栽培于庭园。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几为黑色,长至15毫米,顶端略尖,有柱头的残基;表面平滑而带光泽,具粗皱纹。果皮薄而脆,内有种子1粒,其种皮紧贴于果皮的内壁,胚通常呈类棕黄色,内有子叶2枚。子叶气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气略逊,但味较苦。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耳后月蚀疮,研碎敷之。

②《国药的药理学》:煎汁,可为误食河豚鱼的解毒药。

③《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掺。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