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云南小阴地蕨
2018-09-16  浏览:146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云南小阴地蕨-【中药】:云南小阴地蕨,蛇犬咬伤,乳痈,痄腮,咽喉炎,肺结核,蕨叶一枝蒿 -阴地蕨,基部,咳喘,绒毛,尖头,分布,云南,三回,孢子囊,音名,痄腮,生境,短粗,向上,蕨类植物,拉丁,角形,植物,平喘,植株,叶脉,根茎,孢子,灰白色,清热解毒,咬伤

【拼音名】Yún Nán Xiǎo Yīn Dì Jué

【别名】蕨叶一枝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云南假阴地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trypus yunnanensis(Ching)Ching[Botrychium yunnanense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茎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较细长的肉质根。营养叶长24-35cm,柄长10-18cm,宽3-4mm,基部托叶状的苞黑褐色,长约2cm,露出灰白色绒毛,并沿柄向上分布,早落;叶片为五角形,长14-20cm,宽16-24cm,渐尖头;下部四回羽状,上部三回羽状;羽片6-7对,张开,彼此密接,下部3对,有柄,上部的无柄,基部1对最大,三角形,长10-15cm,宽6-9cm,渐尖头,基部最宽,同叶轴着生处通常绒毛特多,下部三回羽状,向上为二回深羽裂;叶脉明显。孢子叶全长8-10cm,自基部1对羽片的腋间或稍高处生出,细瘦,孢子囊穗为圆锥状,长4-5cm,宽3-4cm,二至三回羽状,被绒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辛;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治蛇犬咬伤;乳痈;痄腮;咽喉炎;肺结核;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