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鸢脚爪
2018-09-16  浏览:26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鸢脚爪-【中药】:鸢脚爪,小儿惊风,头昏晕,痔疮,鹰爪 -脚爪,惊风,昏晕,脑髓,黑褐色,基部,黄连,白色,木鳖子,动物,痔疮,藁本,音名,水牛角,生境,尾羽,留居,分布,灰黄色,喉部,鹰爪,虹膜,猪脑,磨粉,上体,天麻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Yuān Jiǎo Zhǎo

【别名】鹰爪(《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脚爪。

【原形态】

茑(《诗经》),又名:黑耳鸢、老鹰。

体长约65厘米。嘴黑色,蜡膜和下嘴基部淡黄沾绿。虹膜暗褐色。额白色;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几纯浓褐色,头顶和后颈的各羽具有黑褐色羽干,两侧杂以棕白色。耳羽黑褐色。颏和喉部均白色,羽端较褐,羽干黑褐。初级飞羽黑褐色,基部具一大形白斑,翱翔时最易识别。尾呈叉状;尾羽浓褐,微具黑褐色横斑,在内翈尤其明显,羽端狭,缀以褐白色。胸、上腹和两胁黑褐色,羽干亦黑褐;下体余部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脚灰黄色,爪黑。

常见于城市、乡村附近。天晴时,常单独在高空飞翔。巢多营在高树上。主食啮齿动物,偶袭家禽。

本动物的嘴(鸢嘴)、翅骨(鸢翅骨)、脑髓(鸢脑髓)、胆(鸢胆)、脂肪油(鸢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各地,终年留居。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有小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小儿惊风,头昏晕及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只;或研末。外用:研末撒。

【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鸢脚爪、水牛角末、全蝎、朱砂、黄连。磨粉,兑开水服。

②治头昏晕:鸢脚爪、天麻、藁本、猪脑髓。煎服。

③治痔疮:鸢脚爪、黄连、木鳖子。共为末,外涂。(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