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谷芽
2018-09-16  浏览:17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谷芽-【中药】:谷芽,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粟芽 -谷芽,须根,颖果,音名,消食,干燥,附录,用于,禾本科,基部,淡黄色,防蛀,药典,腹胀,脾胃,性状,贮藏,开胃,炮制,用水,别名,杂质,用量,浸泡,褐色,摘录,发芽

【拼音名】Gǔ Yá

【英文名】FRUCTUS SETARIAE GERMINATUS

【别名】粟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 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

【炮制】

谷芽: 除去杂质。

炒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